《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陈思和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在语文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下,当统编语文教材提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今天,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更有效地启发学生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转向,让他们从“应该读”潜移默化为“我要读”?如何使学生阅读从“平地走”迈向“登山行”,带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文本中的亮丽风景?近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郜元宝两位长江学者领衔、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多位学者共同参与撰写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正式出版,意在为当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富有新意的参考,帮助中学生走向更为宽广的阅读世界。
编选这本《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的初衷,是缘于2018年秋季开始上海初中学段起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立意、编写理念、选编内容、编排形式等方面与原来使用的教材有很大变化。针对中学教师在讲课中遇到的困难,他们选了中学语文新教材中的部分篇目,请有关专家做文本解读。
陈思和指出,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是从课文出发,拓展延伸到课外篇目,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读课文的文本,还要多联系原作,同时有选择地阅读辅助性的文本(譬如作家的创作谈),在对文本反复研读足够熟悉的前提下,发现文本的缝隙,深入分析,从而进入文本的深层结构。
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作者眼前春景的实录吗?《白杨礼赞》是怎样颠覆历来“萧萧白杨”的意象,营造白杨的“不平凡”?《社戏》中的“好戏”指的是什么?《故乡》中的“我”启程离乡那天,闰土为何“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天下第一楼》中“福聚德”的“掌勺”卢孟实为什么会失败?如何从鲁迅手稿对《藤野先生》标题的涂改牵引出对文本主题的探究?……《选讲》在诸方面都做出了“文本细读”的示范。
《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的解读者们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探究,但并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善加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台阶》《屈原》等课文解读里,解读者通过援引作家本人的创作谈,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品字里行间表现出的艺术真实。《我看》解读又似乎在读者眼前呈现出诗人穆旦在蒙自南湖边堤岸上看到的那幅春景。《孤独之旅》的解读可能会使你对曹文轩的《草房子》产生兴趣。而历来被认为难学也难教的鲁迅作品,解读者更是精心选择了写作背景资料,结合了学术界的相关思考,令当代的中学生能更好地走近鲁迅笔下的时代与人物。
陈思和
目前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陈思和教授工作繁忙,写作计划常年排得满满,之所以答应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这本《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是受到了一件小事的触动。2018年,陈思和在北京参加鲁迅文学奖的颁奖仪式,遇到一位中学教师,他们在聊天中谈到了中学语文教育。“他诚恳地对我说:‘陈老师,很希望你能够为中学教师多写点文章。’他看我有点茫然的样子,又补充了一句:‘就像你以前写的解读《小狗包弟》这样的文章。’《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随想录》里的一篇散文,我确实写过一篇解读它的文章,刊登在《语文学习》上,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一篇很不起眼的短文,连我自己也忘了,但是这位教师却记得它,还希望我能够继续写下去。我这才明白过来,他的‘很希望’,是要我为中学教师写一点解读语文课文的文章。我过去为大学生写过一本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里面有一点文本细读的心得,但是我没有想过要为中学教师或者中学生写这类文章。念此不由得私自惭愧。所以当编辑来找我谈这个选题,我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出版的旨要,是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为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师加深课文理解提供更开阔的思路,搭建起文本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但陈思和也指出,文本细读不能代替语文教学。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和要求。所以,他特别提醒读者:这本小册子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文本内涵。如果有中学生阅读本书的时候,发现本书分析课文的观点与教师授课或教学用书所阐发的观点略有不同,那么,在考试时候还是应该按照学校教师所规定的要求去解题。但也必须知道,优秀文学作品的内涵总是深刻而且复杂多义,不会只有一种解读方式,更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解读答案。希望中学生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长大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大写的人。
作者:蔡端倪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