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
人格障碍的症状,例如解离,是应付无法忍受的情况的方法。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遭受殴打或性侵害时,解离是一种将自己与这段痛苦体验分离很好的方法;人格障碍的许多其他症状也是如此。与在 6 岁之后才遭受虐待的儿童相比,在 6 岁之前受过虐待的儿童长大以后会有更多的次人格和更混乱的自我。对于男孩来说,遭受虐待时的年龄越小,虐待程度越严重, 男孩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力的人。所有这些都有力地支持了以下观点:由于小孩子的自我较弱,应对逆境的能力较弱,所以早期经历的影响更大。
电影导演伍迪 · 艾伦的生活经历很好说明了童年后期受虐可以使源于婴儿期的潜在人格障碍变为现实。伍迪 · 艾伦不仅在他的电影中为自己写了有人格障碍的角色,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了许多症状。
对于艾伦来说,与普通人的平常接触都会令他痛苦和不安。在电梯里,他不会和陌生人对视或互致问候,而会转身面朝电梯轿壁或者用报纸遮住脸。如果熟人和他进行肢体接触,他就会往后缩。几十年来,他每周都和爵士乐队的成员们一起演奏,但是只和他们进行最基本的社交交流。喜剧表演是他理想的社交方式。他曾说过“我走上舞台,讲我的笑话,他们笑,我回家”,因为他以不信任和怀疑的态度看待别人。
从他开始记事起, 一直到 40 岁出头, 他睡觉必须要开一盏夜灯,并且在睡觉之前还要把家里检查个遍,以确定“没有任何敌人潜入家里来抓我”。他害怕乘坐他无法直接控制的任何交通工具,无论是飞机、电梯或火车。他害怕被绑架、下毒— 除非他的食物已经被仔细检查过了,否则他是不会吃的。因为怕脏水,他不用浴缸, 只淋浴。他与女演员米亚 · 法罗相恋后,第一次在她的乡间别墅留宿时, 因为没有淋浴间, 他返回了纽约。米亚 · 法罗必须专门为他建造一个淋浴间,他去她那里小住时,也总是带着自己的食物。
对于艾伦来说,如果性关系发展成依赖和亲密的感觉,就会变得痛苦。让他产生这种感觉的女人,可能很快就会遭到他的恶意对待,被谴责为疯狂、坏或愚蠢的人。对他来说,稳定持久的爱是难以达到的,他早前的两次婚姻都是在几周之内就出问题了。女演员黛安 · 基顿(Diane Keaton)被他称为“女服务生”(the coatcheck girl),从他对她的评价可以看出,他需要感到自己比爱人高明得多:“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的头脑空空如也。”关于他目前与米亚 · 法罗的养女宋宜的婚姻,他说:“我与她的关系不平等是件好事。选择与一个不太有成就的女人在一起,使这段关系进展得很顺利。” 到目前为止,这段关系似乎是最稳定的。
和法罗在一起时,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的爱。起初,他尽管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被抚育的感觉,但还是能够与她保持距离,并说:“一段不需要和对方生活在一起的关系总是更好的”。他们继续分居,但渐渐地,他变得更顾家了。法罗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 但是他觉得自己更喜欢迪伦(Dylan),迪伦是他和法罗一起收养的一个小女孩。在那之前,他总是说他讨厌小孩子,但是,法罗知道他最迷恋金发美女,于是想尽办法收养了一个金发婴儿。艾伦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爱上一个孩子,这后来成了具有破坏性和扭曲性的丑闻。
他在迪伦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关爱,其他的孩子们都感到自己被排斥在外。为了让她吃起来更容易,他有时会为她咀嚼食物。他鼓励她吮吸他的拇指,曾经有人看到,他把防晒霜涂抹到她的屁股缝里。当局介入调查时,7 岁的迪伦声称,艾伦曾两次触摸过她的生殖器。负责这个刑事案件的警探明确宣布,他有足够的证据起诉艾伦, 但是他没有,因为担心这样的案件会对迪伦造成伤害。艾伦自己请了儿童心理学家来评估他与迪伦的关系,那位心理学家称这种关系“不合适”。艾伦向法院申请孩子的监护权,最高法院的结论是,艾伦是个“自私、不可信和不敏感的”父亲。
▲伍迪·艾伦与妻子宋宜
如果艾伦没有卷入另一段有问题的关系—— 与宋宜的关系,这一切很可能不会被公之于众,宋宜是法罗与安德烈 · 普列文的养女。当时,宋宜是个缺乏自信的 19 岁女孩,她似乎是有意勾引他的。艾伦真的无法理解,屈从于她的引诱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不合适的。虽然他不是宋宜的父亲,但他在家庭中是一个权威人物;然而,直到今天,艾伦始终把它说成是一种正常的性关系。同样奇怪的是,他和法罗的女儿有染,却无法理解这会给法罗带来多大的伤害,他和法罗的伴侣关系当时已持续了 10 年之久。
作为一个接受过 30 年精神分析的人,他竟然理解不了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这似乎令人惊讶。但是艾伦非常擅长拒人于千里之外,他对别人的感受知之甚少,别人对他的感受也知之甚少。一位朋友说他是“我认识的最不敏感的人之一”,他如此描述自己接受过的几次精神分析:“没有一个情绪激动的时刻”。有一位精神分析师曾坚持要求他透露更多信息并停止压抑自己的感情,艾伦则突然终止了这次精神分析治疗。
从 5 岁起,艾伦就沉浸在故事片中,在当地电影院看电影,通过电影银幕上的人物,享受一种间接的生活。替代人格也是他处理现实生活的主要方式。在过去 25 年间,他每周工作 7 天,每年拍一部电影,他把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创作他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 叙述这些角色的生活故事。在他不从事创作的那一小部分时间里, 他与别人保持距离,过着“自己的生活”,扮演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写就的角色。1996 年,艾伦允许一个纪录片摄制组跟随拍摄他(每天 16 小时,持续了 6 个星期),他戴着随身无线麦克风,以记录下他说的每一句话。看完这部纪录片,一位好友惊讶地发现,在这段时间里,他成功地扮演了一个理智、正派、热情的角色,没有一点失误。他在扮演一个他想要描绘的自我,将之呈现为他的真实自我。
如果艾伦确实有一个欺骗性的人格,他仍然有一些不变的特征。从他能记事起,他一直是“悲观抑郁”的。在 23 岁时,他第一次去看心理医生,因为他“持续感受到似乎无缘由的抑郁”。在 51 岁时, 他说:“我每一天都在认真考虑自杀的可能性。”无论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他都有一种强烈的失败感,“一切都让我不满意”。当他发现,无法体验快乐在医学上被称为快感缺失(anhedonia)时,他立即希望把这个词用在他的下一部电影的片名中。他的快感缺失和在工作狂和抑郁状态之间摇摆的状态,就像婴儿通过抑郁和多动这两种方式应对缺乏共情的照顾。
他们是典型的有人格障碍的成功者,为了抵御内在的无能感和无价值感,他们引诱、欺凌和操纵世人,使世人接受他们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幻想。这并不是说,有人格障碍的高成就者不是靠努力获得成功的。在过去 25 年间,艾伦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电影创作中,周末也不休息。但他是第一个这么说的,即他沉迷于工作是一种防御,努力工作,“这样我就不会感到沮丧”。在他年轻时,他的动力更多地来自对名望的渴望。一个儿时的朋友说:“他特别渴望被赏识”,艾伦回忆说,自己在 13 岁时就想成名。在 16 岁时,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的报纸上(一位专栏作家发表了他写的一个短笑话),感到很激动。在 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他才开始厌恶名声带来的关注。
童年经历造成了这种复杂的人格障碍,这表明,一个人在婴儿期及其后经历的事情很重要,可以使源于婴儿期的潜在人格障碍变为现实。艾伦出生于纽约,在纽约的一个下层中产阶级家庭长大。他的父亲马丁换过很多份工作,直到后来在一家夜总会找到一份稳 定的工作。他是个和善、懒散的人,与他的妻子内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很容易发火。因此,这对夫妻似乎永远处于交战状态。在 艾伦的童年期,他们一家人住在狭小的居所内,艾伦记得他们每天都闹别扭,“我懂事之后就发现了”。尽管艾伦有一个比他小 8 岁的 妹妹,但艾伦是他母亲特别关注的对象,他的母亲很可能既有抑郁倾向又有攻击性。他的儿时的朋友杰克 · 弗里德(Jack Freed) 说: “他母亲脾气暴躁,总是对他发火。每当他惹她生气时,她就会大喊大叫,然后狠狠地揍他。如果我妈妈打我那么重,我就会哭着跑掉,但他从来不哭。他有惊人的抑制情绪的能力。他的母亲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他的另一位儿时朋友说,他母亲“特别爱唠叨。伍迪有时不能接受,会说一些狠话”。多年以后,在 1986 年,艾伦面对他的母亲谈起她对他的体罚。她非常暴躁地拒绝接受,不承认她对他的照顾有任何不足之处,说了一大堆之后,她最终承认:“我对你没那么好,因为我很严格,我感到遗憾。我对你妹妹莱蒂要比对你好得多。”所以在他的家庭剧本中,艾伦是他母亲的消极情绪的接受者。
取得成就是他让母亲高兴的唯一可行方法。他对学习不上心, 这使她很生气,她让他认识到勤奋和成功的重要性。“不要浪费时间!”她会大喊。她把他送到一所希伯来语学校就读,他确实从小就非常勤奋— 但只是在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如学习魔术、吹单簧管或写笑话卖给报纸专栏作家。
▲演员黛安娜·基顿(右)在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与颁奖嘉宾、导演伍迪·艾伦拥抱。
据他的母亲说,在 5 岁之前,他是个可爱、无忧无虑的小男孩, 但是在 5 岁之后,他的性格突然就变了,变得尖酸刻薄和不合群。
他的悲伤令她费解。他开始着迷于死亡,在 6 岁时,他就试着细致地想象死亡的模样,这使他极度沮丧。
通过这个简短的叙述,结合相关的研究证据(例如家庭剧本和父母的攻击性对儿童抑郁的影响),我们可以对艾伦的童年经历与成人人格之间的联系做出一些合理的猜测,但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他受到的早期抚育。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出生后的最初 6 个月受到的早期抚育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强有力的线索。他的传记作者是这样描述他的婴儿期的:
在他 1 岁生日后不久,他母亲内蒂在曼哈顿的一家花店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开始每天往返于城市之间。她请保姆在家照顾儿子,并且经常换保姆,这些保姆大多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年轻女性,她们迫切需要钱,对儿童早期发展的细微问题并不感兴趣。伍迪后来回忆,她们邀请朋友来家里,整天坐在那里闲聊,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晚上,他母亲下班回家,几乎没有时间在他睡前给他讲故事。他经常会惹怒她,那时,她就会动手打他。因此,他从小就相信,自己生来就是个不受待见的孩子。什么都不能使他改变这种看法。
至于他出生后的最初 6 个月受到的抚育如何,我们虽然无法从以上描述中确定,但是可以推测,他母亲对他不好的可能性很大。如上所述,从艾伦 1 岁时起,她就是个有攻击性的母亲,经常体罚儿子,对于有相似性格的母亲的研究发现,在孩子 1 岁之前,这样的母亲也很少能与孩子共情。
对于艾伦来说,这样的婴儿期经历造就了人格障碍的可能性, 婴儿期之后受到的虐待和忽视使源于婴儿期的潜在人格障碍变为现实。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家庭中长大,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不喜欢与人接触,为什么总以为别人对他怀有敌意。因为经常受到母亲体罚,他的这种感觉日渐强烈,并使他成为一个愤怒、带有潜在恶意和破坏性的人,他后来就是这样对待他的情人的。这种不快乐可能促使他逃入个人幻想,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投入到虚构作品中, 这不仅体现为他是一个狂热的影迷,还体现在他自身每时每刻的体验中— 他把自己从无法忍受的现在解离,助长仿佛人格和虚假的生活。他母亲对他的消极态度(攻击性—抑郁性),也许可以解释他的抑郁倾向。如果父母不对孩子提供赞扬、无条件的爱、简单的温情和感情,就会导致孩子低自尊。这种极度无足轻重和毫无价值的感觉,也会激发他通过名声获得认可的欲望。在他小时候,他母亲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够好,这可以解释他的不快活、无力体验欢愉,以及无论获得多少奥斯卡奖,都坚信自己是个失败者。取得成就是他获得母亲认可的唯一办法,这可能是促使他成功和努力工作的因素。
——摘自《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如何摆脱非正常家庭环境的影响》, [英] 奥利弗·詹姆斯著, 康洁译,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奥利弗·詹姆斯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张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