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右)和毛泽东、周恩来在一起
1922年春,被逐出云南的唐继尧,趁滇军响应孙中山号召出发北伐的机会,打回了昆明,对朱德等反对过他的滇军将领发出了通缉令。此时朱德正在为刚去世的过继父守灵,为了避开追捕不得不带领身边仅有的一些人逃离昆明。许多被通缉的军官在逃亡路上被抓捕缴械,朱德虽也遭遇危险,但因有好友、专门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雷允飞的接应才化险为夷。这次逃亡成了朱德走上新的革命道路的转折点,他从此彻底摆脱了旧军阀,全身心地去寻求新的革命道路。
朱德下定决心放弃一切的原因是要去寻求新的革命道路,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新的革命道路的呢?
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穷的佃农家庭。朱家世代贫穷,为了少受封建地主残酷的剥削和欺压,朱德的父亲决心砸锅卖铁也要供出个读书人支撑门户,朱德因此进了学堂。启蒙老师平日喜欢讲太平天国的故事,所以朱德从童年开始就仰慕太平天国的英雄。朱德20岁时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当了体育教员,一心想着要实现教育救国,但是很快他就认识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远不是教书能解决的。于是他毅然决定投笔从戎,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想方设法借到的45块银元,历经70多天,到达云南昆明,1909年初他考入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院校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当过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军事教官、参加过反清斗争,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中屡建战功,在护法运动中任滇军旅长,1922年1月才由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调任为云南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是声名赫赫的川滇名将。
但是这些运动并没有改变社会的面貌,国家依然受列强欺辱,人民依然没有好日子过,从小立志救民救国的朱德从此陷入了苦闷的状态,他置身的军队已成为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朱德对现实失望了。而就在此时,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朱德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当家做主、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紧接着国内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深层次、更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的浪潮把大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书刊带进泸州。朱德从这些书刊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大大打开了他的眼界。此时,他朦胧地感觉到外国比中国先进,也许到外国去就能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他萌生了出国学习、寻找革命真理的念头。
出国留学,寻找革命真理,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孙炳文。孙炳文生于四川省南溪县,比朱德大—岁,是著名的革命家,早年参加同盟会,刺杀过清摄政王载沣,担任过《民国日报》主笔。1917年春,经好友介绍结识朱德,从此两人成了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比较各种学说,探讨救国救民之道,并且约定一起出国学习。
▲朱德和孙炳文(站立者)在柏林合影
早在1921年,孙炳文在北京大学任教兼报馆工作时,给朱德写过一封信,催促他速到北京加入共产党党组织,投身革命。唐继尧的通缉则加速了朱德脱离旧军阀,投身新的革命道路的进程。但是朱德离开旧军阀后却没有直接到北京找他的这位老朋友,而是先去了上海,去那里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做了一项预备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1922年6月初,朱德独自从重庆的朝天门码头启程,乘船来到上海,他首先去了一所法国人开办的医院,法国租界内的圣公医院,也就是上海圣玛利亚医院。朱德为什么要去医院呢?实际上朱德来这是要做一件事,就是戒掉鸦片。朱德吸大烟?吸大烟这个恶习放在别的军阀身上不算奇怪,但对于朱德却有着不一样的原因!他吸大烟不是为了消遣,而是对当时乌烟瘴气、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感到绝望,想用鸦片麻醉自己,使自己不再为现实的痛苦而整天睡不着觉。如今要改头换面走新的道路了,自然也应该把这害人的东西给戒掉。
戒毒的日子是不好过的,没了鸦片,顽强的失眠症开始发作。住院期间,他从报纸上看到中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了解到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倡导者,便产生了一定要加入这一组织的愿望。
在此期间他还把存款转到巴黎的银行,在法国轮船公司订了两张9月初开往马赛的三等船票,朱德当时并不像大多数去欧洲勤工俭学的学生一样连路费都要东拼西凑,他是有自己的存款的,而且买得起三等船票。
出院后,朱德便迫不及待地乘火车赶往北京,在宣武门外一所宅院里见到了阔别两年的孙炳文。孙炳文告诉朱德1922年春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领导人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从这些运动中工人阶级争得了权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俄国革命成功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新式政党,党的创建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新青年》主编陈独秀。
朱德从亲身经历中逐渐认定只有这个党才能给苦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决心要加入这个先进政党。于是孙炳文带着朱德去了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北京大学红楼,是李大钊工作的地方。李大钊当时是共产党的负责人之一。但是当朱德和孙炳文满怀热情地赶到这里时,李大钊却不在!
除了去找李大钊,孙炳文告诉朱德还可以到上海找另一位中共领导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陈独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的教授,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中共中央书记局总书记。一心想寻求新的救国之路的朱德,在1922年8月初又去了上海。费尽周折,他终于找到了陈独秀居住的地方渔阳里——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这里也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和中共中央的活动场所。这次,朱德很幸运,他见到了陈独秀。朱德一时间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一股脑儿地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想法统统讲给陈独秀听。
按理说像朱德这样的老国民党员、出生入死的军官要求入党,应该是受欢迎的,但是却遭到了陈独秀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陈独秀一看朱德就像一位大老粗,黑黑的,高颧骨,其貌不扬,是国民党党员,且已经结了四次婚,旧习气太浓了,再加上当时党内的一些原来国民党队伍里的人与他思想不统一,更坚定了陈独秀要把共产党建立成“纯”的工人阶级队伍的信心。除此之外,陈独秀拒绝朱德还有一个原因。
1922年7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部章程共六章,二十九条。其中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党员入党时,须有党员一人介绍于地方执行委员会。经地方执行委员会之许可,由地方执行委员会报告区执行委员会,由区执行委员会报告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区及中央执行委员会次第审查通过,始得为正式党员;但工人只须地方执行委员会承认报告区及中央执行委员会即为党员。”
当时,朱德对党章还不太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程序不熟悉。陈独秀没有答应朱德的入党要求,他认为像朱德这样的人要加入组织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考察。朱德不管怎样表达自己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决心,最终都没有打动陈独秀。不过临别时陈独秀却拿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以及自己撰写的几本革命理论书籍送给朱德,并告诫他要把这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学好学懂。
——摘选自《作家文摘》合订本
作者:马阳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徐坚忠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