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塑像
2019年7月11日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10日,山东临清市委、市政府联合聊城大学季羡林学院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举办“运河名城大讲堂季羡林事迹”讲座,拜谒季羡林憩园,参观季羡林故居,召开追思会,举行《高山景行——家乡人记忆中的季羡林先生》一书首发式。
我有幸受邀参加了这一系列活动。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拜谒季羡林憩园。
10日清晨,坐车前往季先生的故乡官庄,来到季羡林憩园门前。下车看见门框是方正的水磨石制成,上幅刻着书法家欧阳中石题写的白底金字“季羡林憩园”,门两边是黑底金字的对联:“集群贤大成学贯中外”“承历代师表德合古今”。这时,天空飘起绵绵细雨,仿佛寄托着人们对季老的无限哀思。
进门是一条狭长的白色石板路,两边是翠绿的松墙。沿路走去,迎面是一方刻着“季羡林先生”的黑色石礅,托着季先生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在细雨中向人们淳朴地微笑着,栩栩如生。
雕像侧旁是季羡林先生的生平简介,黑底金字的横石立在灰色的石礅上。雕像之后就是季先生和夫人之墓,三级台阶高,白色石刻围栏,黑色墓碑,后面是圆型的墓。 吊唁结束,参观季老故居。然后,车队回到临清宾馆,由市委同志主持追思会。下午又到宛园这座古色园林里参观了“季羡林与家乡”摄影图片展。
傍晚,多数与会者散去了,我想到我父亲故乡大丁庄看一下,便滞留下来。翌日,临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井扬同志特地派车送我前往,但怎么都打听不出这个村庄。我想到父亲去世时,季先生亲口对我说过:“你父亲的大丁庄离官庄只十里地。”觉得到了官庄就等于去了父亲的故村,就毅然告诉司机改道,再次拜谒季羡林憩园。
今天与昨天不同,昨天是随众人吊唁,今天是一个人在园内漫步。而憩园最适合孤独地沉思……
来到了季羡林身边,想起昨晚重读的季先生早期散文《母与子》,眼前浮现出他的母亲形象——“干皱的面纹,眼睛因为流泪多了镶着红肿的边,嘴瘪了进去。”然而子不嫌母丑,季先生“一想到,我是在怎样的一个环境里遇到了这老妇人,便立刻知道,她不但现在霸占住我的心,而且要永远地霸占住了”。
我读过许多篇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最刺痛我的心的是季先生的这篇《母与子》。
季老幼年家贫,六岁离家,叔父把他接到济南,走上求学之路,这可以说是他一生最关键的转折点。如果不跨出故乡,他可能会在故乡种一辈子地。
然而他却后悔离开家乡,原因之一是他的母亲。有一次他听对面的邻居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饱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个日夜,眼望远方,期盼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始终没有回去,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后来他一直后悔,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
季羡林先生对母亲有着深深的爱,曾在多篇文章中有过深情的描述。90大寿时,他在故居后面的父母亲坟前留影,在《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娘啊,这恐怕是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故乡的人们始终铭记在季先生心头,同乡也时时刻刻挂念着季老。季先生逝世后,就围绕他父母亲的坟建立了憩园。2010年4月5日,季先生和夫人的骨灰安葬在这里,实现了他的遗愿,回到了母亲身边。
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难忘的。不爱自己的母亲或爱得不深的人,绝对不会爱别的人,更不会爱祖国,爱故乡。
季先生把对母亲的爱倾注在临清人民身上,他尽其所能为故乡出力,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1991年9月23日,季老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行20余人,在聊城参加“傅斯年学术研讨会”之后,又来到憩园原址旁边参观名胜古迹,期间参拜了临清的舍利塔。临清政府的同行人员告诉季老,他们一直想重修临清塔,但一直没有资金和能力做这件事。回京后,老先生就给胡乔木写了一封信:“我这次回故乡临清,当地的党政领导向我提出临清舍利宝塔的修复事宜。我是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只好求您帮忙说话了。”季老一生从来“不愿意麻烦人”,更“不善于求人”,但为了保护家乡的文物古迹,为了满足家乡人民的要求,这一次竟破了例。1994年,季老还把自己获得的一万元奖金捐出来,设立了“官庄村季羡林教育奖励基金”,鼓励家乡成绩优秀的后生发愤读书。
我在憩园散步,沉思,逐步了解到季羡林憩园由微地形绿化区、广场区、荷塘区三个区域构成。微地形绿化区保留原有的梧桐树,并种植了松、杉等十多种植被。广场区就是季老塑像前的场地。荷塘区则是大门内两侧的两个荷花池塘。季先生一生非常非常喜欢荷花。荷塘边上,专门种上了海棠和玉兰,这两种花,季先生都曾写过文章赞美。
下午回到临清市,井扬同志又陪我参观了运河文化区的季羡林纪念馆。建筑高大、气派,藏有各种珍贵的纪念品。我深深感念临清市政府和人民对季羡林先生的尊重和热爱。这是临清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的表现。季老是临清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宝藏”,在他身上,既体现着爱国、爱党的政治性,同时又有淡泊名利的大家气质;既有超越前者的自学自律,同时又有脚踏大地的人格魅力。
季老就如同一坛浓酒,时间越长,越发醇香;走得越远,季老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越加高大。
作者:张梦阳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