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跃华
《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责任编辑戴砚田,装帧设计邓汝燧,开本787×1092,字数11.6万,印数3450册,178页,定价0.90元。
【邵题】
我在1981年早春,晴和之日,在北京北二环路上骑车驰骋,乃有春郊走马的快悦,在这里产生了《不要废墟》中的一些诗句段落,成为整首长诗的基础。三月写出,旋即去云南(得组诗《在远方》),搁下了。这首长诗,较晚才在沈阳《春风》刊出,直到次年初写出长诗《长城》,立即得到刘再复、任洪渊、彭定安、田野诸诗友的鼓励,遂一发而不可收。这个写抒情长诗的狂热,持续到八三年从青海归来。后来还写过长诗,便无如此集中了。此书的出版,应感谢河北资深编辑又是诗人的戴砚田。久不联系,遥祝他安好。转瞬间,这些诗的写作已满三十年了。
燕祥为跃华君题。
这本抒情长诗集收入邵先生新诗十三首,一首写于1981年,七首写于1982年,五首写于1983年,是他对长诗写作最集中的一次尝试。其中《走遍大地》《北京与历史》《怀念篇》《劳动》《海之歌》等篇,都有带自传色彩的段落。
1981年早春二月,邵先生春郊走马,脑海中蹦出了《不要废墟》的一些段落:“多少树像我一样/又在春天抽新条/该红的又红了/该绿的又绿了/该醒来的已醒来/该欢跃的正欢跃/可熟人听我唱新歌/都说再也听不到——/早年我的歌声里/那份欢乐在燃烧/从前即使唱悲歌/也带几分快乐的调/如今声音虽发颤/我的心还不老/我不信快乐的歌声/会随着青春雾散云消/欢乐若只跟青春作伴/我就向青春的心儿深处去找。”1982年初,任洪渊先生造访,邵先生把刚刚写就的长诗《长城》草稿拿给他看。任先生当时正给刘再复先生辅导俄语,就带给了刘先生。“我竟在一天里得到两位兼诗人与学者于一身的真诚的人的称许,这是多么难得的机遇啊!”邵先生认为,除了遗世而独立的隐遁者、高傲的孤独者以外,人是需要一点来自知音的支持和鼓励的,写诗的人也不例外。历史上许多人毕生都没有遇到知音,他却意外地得到了诸诗友的鼓励,于是一连气写了好多长诗,“怒放的花期”持续了近三年。
后来,刘先生、任先生都就邵先生的长诗写过评论,任先生的文章未获发表,看来编者不是他的知音,也未必是邵先生的知音。
可见诗和诗论都需要知音,而知音是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