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虚构更离奇,真实的故事》[美]恰克·帕拉尼克著 于是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12月版
■赵柒斤
“与其说,我的所有作品讲的都是孤独者想方设法和他人发生关联,不如说,那恰是‘美国梦’的反面……”这是美国作家恰克·帕拉尼克随笔集《比虚构更离奇,真实的故事》引言的开头。这本小集子看似叙述自己独特又私密的写作生活,但在戏谑、微讽中让读者感到他另有所指、话里有话。
恰克·帕拉尼克被誉为美国当代小说天才。其作品《搏击俱乐部》被大卫·芬奇改编成同名电影后,帕拉尼克便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关注。记得翻看他重口味的小说《肠子》时,我就有点不适应,因为人类社会努力构建起来的规则或条条框框在书里全被打乱了,荒诞、恐怖、搞笑、超现实的情节贯穿始终,而且他并不作具体解释,使得“肠子”读来好笑又离奇。这本仅二百多页的随笔集“口味”虽不像他的其他作品那么重,但作者巧妙地从“写作”上获得的一种“联想”和“扩散”却耐人寻味。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共处”,作者以随笔方式记录那些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内容涉及摔跤手、卖稿会、异装、通灵等;第二部分讲“众相”,收录的是作者采访名人的手记及文学评论;最后谈的是“私己”,可以看作是作者的内心独白,谈到自己曾做过汽车安装工、临终护送者,出过大洋相,干过买丰唇器的傻事,也写到《搏击俱乐部》的拍摄前后,以及父亲的不幸遇害等。无论在“共处”中,还是在“私己”里,帕拉尼克似乎都醉心于将虚构与现实捏合起来,构建出奇幻诡谲的场景,刻画了美国当下更为现实的社会。
在很多人看来,帕拉尼克的“黑色幽默”有着一种虚无的意味。这种“虚无”的态度,也令帕拉尼克的大部分作品都晦涩难懂。不过,若将之与他对“美国梦”的解释联系起来看,就不难发现,他讲述的“独处、共处”循环反复,恰恰包罗了美国社会活色生香的一切。写作对于帕拉尼克来说,是创造一种“可以掌控”叙述节奏的人生,喜剧、悲剧,光明、黑暗相互交织,独处、共处,事实、虚构循环反复。某种意义上,这又何尝不是以某种形式存在的“美国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