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文化帮扶促成40套彝绣高端成衣“出海”世界顶级时装周展示东方传统文化魅力
“时尚之都”意大利米兰的T台之上,40套中国彝绣成衣融入彝族崇尚的虎、云纹、种子、马缨花等元素,大胆运用红、黄、黑配色,将古老东方刺绣技艺与意大利小众工艺的奢华面料巧妙结合,再运用现代科技的激光切割等手段重塑彝风魅力。
T台之下,非遗传承人、云南楚雄七彩彝绣总经理丁兰英情难自已,“太激动太自豪了!家里五姐妹从小就跟着妈妈学彝绣,真没想到经过代代传承,这门手艺被带到米兰时装周这样的国际大平台,向世界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
北京时间9月23日22时30分,东方国际集团旗下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设计师吉承携手“指尖非遗”走进米兰时装周,举办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云南楚雄彝绣成衣系列发布会。这是楚雄抢抓沪滇文化帮扶协作重大机遇,推动彝绣走出深闺,走上纽约时装周T台之后,又一次出现在世界四大时装周的聚光灯下。云南楚雄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汶娟表示,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等的支持下,楚雄彝绣出山“出海”,已成为国际时尚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融合”的“乡村T台秀”, 从大山深处走向引领时尚的世界舞台
在米兰,上海设计师吉承一如既往地将古老工艺与现代审美融合,激发创新火花,演绎跨越时光的文化传承与自豪。
她依然记得4年前那次“几经曲折”的“融合”。
当时,吉承作为东方国际旗下TOP100全球设计师联盟的设计师,受邀为上海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定制特色高端成衣。当她前往楚雄采风时,却感受到了观念上的巨大差异。
“彝绣,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彝族服饰上彝家人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记忆,都有着内在的文化内涵,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就怕创新之后,家乡人追问‘那还是彝绣吗?’”丁兰英说。
在东方国际等的积极沟通之下,初心与真心铸牢了信任。在保留彝绣“灵魂”经典的前提下,与当代审美情趣巧妙结合——从2019年到2023年,从上海到米兰,这样的约定之下,彼此间的“融合”越来越默契。
因美而生,因时而变。如今几乎每位彝绣产业的参与方,都将“融合”看作这一绵延不绝的传统技艺接续传承的重要抓手。“不仅是‘最美中国风、最炫民族潮’与国际时尚的强烈碰撞和激情拥抱,更是推动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彝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窗口。”李汶娟说。
“我们再一次发挥上海时装周的平台作用,将设计师与非遗文化,与国际设计相互连接,从文化自信、产业赋能、平台经济3个维度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底蕴。”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朱伟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助力中国传统文化项目走向世界,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时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并为全球时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多样性,加速推动时尚行业朝着更加多元、包容和创新的方向发展。
延链补链固链强链,沪滇携手打造全国民族刺绣非遗文化示范地
“回去后,我将和全州的彝绣企业一道,推动楚雄彝绣走得更好、走得更远。”丁兰英2014年返乡创办南华七彩彝绣公司,依托沪滇协作平台,逐渐成为南华县民族刺绣龙头企业。现旗下1个加工厂、8个帮扶车间,在职职工及绣娘2121人,其中残疾人绣工109人,大量留守妇女获得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上海援滇干部、楚雄州委副秘书长王梁介绍,沪滇协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群众受益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行业标准、工坊建设、技能培训、销售市场等彝绣产业发展痛点,助推楚雄彝绣从“指尖艺术”向“指尖经济”和“指尖产业”提升发展。
上海对楚雄彝绣的帮助是全方位的。多年来,上海连续投入帮扶资金,采取“传承+现代+融合+发展+旅游”模式支持楚雄发展彝绣文化产业。除了借助东方国际实现上海文化创意、文化资本、文化人才与楚雄民族文化的共振共鸣,还持续实施绣娘技艺提升工程,协助建立彝绣人才资源库,让单打独斗的彝绣产品变为规模化的产业链,并围绕各级市场的有效供给,协助建立“公司+合作社+绣娘+订单”模式,让订单推动彝绣生产,实现彝绣“销售、流通和市场”的有效联动。
截至去年年底,楚雄彝绣绣娘超过5万名,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当地已定下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10万绣娘、10亿元增加值。
“沪滇协作机制为彝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助力楚雄彝绣产业实现了从劳务收入、到产业收入再到创意收入的三级跳跃,把楚雄彝绣打造成为沪滇文化帮扶的楚雄样板。”上海市援滇干部联络组组长边慧夏表示,下一步,援滇干部将充分发挥沪滇协作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助力楚雄推进彝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彝绣产业延链补链固链强链,塑造高端化、标准化、时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云南彝绣品牌,助力云南打造全国民族刺绣非遗文化示范地、彝绣产业聚集发展新高地。
作者:赵征南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