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之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就必定会有萌发之日。
紧扣“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在今天举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10周年主题论坛分论坛上,多位企业负责人通过梳理自身发展、壮大、逾越的经历,从多角度印证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的“头雁”效应。10年来,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高产田
张江是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地、创新药萌芽拔节的沃土。2014年,再鼎医药从张江创立起步、创新起步,是一家立足中国、全球运营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经过这些年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创新药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之一。
打造生物医药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是上海自贸区提升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再鼎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感慨,10年来,公司见证了自贸区一系列可复制性、可推广的开放构架的成型,新制度、新模式接连不断,越来越多的全球生物医药企业、人才和资本在这里安营扎寨;10年来,自贸区打造的试验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变成一片高产田。
“再鼎医药是高产田中的一棵新苗。”她回忆道,公司创立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印在新的营业执照上。那个时候,自贸区是什么,企业要做什么,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全新的课题。
十年答一问,自贸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想象力的集合、执行力的汇总。杜莹感慨,在时代大潮中,我们相信了一件事,创新改变一切。再鼎医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大量创新人才加盟,5年来不断推进差异化创新管线,目前已有5个产品商业化上市,并为上海贡献了两个国产一类新药。未来3年,预计有8款新药陆续上市,其中包含多个一类新药。
再鼎医药取得的成绩,正是自贸区打造上海生物医药高地的一个侧影,离不开生物医药研发用品进口白名单制度提供的研发便利,离不开上市许可证持有人制度带来的轻装上阵……这些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已成为改革开放的生动样板。
中微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陶珩表示,自贸区助力中微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新动能。集成电路是一个技术、人才、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中微每年都投入大量研发费用,以支持创新产品的自主研发与技术攻关。在此过程中,自贸区主动积极沟通、悉心精准指导,近10年来,中微先后获得支持并承担了10多个专项,极大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
种下风
今年以来,ChatGPT热潮席卷全球,成为当下科技和产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扎根自贸区的企业创新团队在这场比拼速度的竞赛中,争取“冒尖”时机。
乍看到这个叫作“曹植”的国产版GPT模型时,大部分人都会有些愣神。但转念一想,就能体会到个中深意:曹植文思敏捷、七步成诗,而成为人工智能版的“曹植”,就是这个大语言模型的迭代目标。拍板使用这个名字的,是达观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运文。
种下风,将收获风暴。2015年,陈运文在张江敲下第一行代码,如今,达观数据已成长为智能文本处理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创策源,是构建未来经济新增长极的强大引擎。在张江成长起来的达观数据,每一步都在将先发技术转化为先发优势,而具有超前性的政策环境,也让企业有信心将先发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比如,自贸区专项资金、张江科学城专项发展资金,彰显政策支持精准服务;提供优质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奖励,进一步引聚科技人才,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政府搭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上下游联动。
企业跟着机遇走,政策跟着创新研发走。在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总裁耿增强看来,汽车行业,上半场是电动化的竞争,下半场则是智能化的竞争。作为汽车智能化变革的赋能者,中科创达面对大模型时代对于整车操作系的新要求,打造了“滴水OS”整车操作系统,赋能大模型上车。
开发智能化系统,就需要通力合作、互相成就。基于这样的需求和认知,耿增强表示,自贸区具有科技创新策源、产业协同集聚、对标国际规则、技术创新场景等优势,与中科创达的技术优势相结合,梦想终将指日可达。
作者:史博臻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