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某某借用亲友居民身份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80余个支付宝商户账户,并将收款二维码提供给网络赌博流转资金的“跑分”平台,总计支付结算网络赌博赌资人民币2750余万元。后,经静安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静安区法院判决被告人庄某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2022年以来,静安区电信网络犯罪中,排名前三的罪名分别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电信网络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静安区检察院通报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该院打击惩治电信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随着电信网络犯罪手段迭代更新,新型犯罪形式层出不穷,犯罪呈现组织化、链条化、产业化特征。在电信网络诈骗的关联犯罪中,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犯罪数量增幅加大,且呈现团伙性趋势。电信网络犯罪手段升级,出现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类犯罪,包括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以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检察官表示,电信网络犯罪正呈现出新态势。一方面,黑灰产业链伴生新业态升级,犯罪手法不断迭代更新。上游引流链条从过去利用改号软件拨打电话、伪基站群发短信发展为利用虚拟网站、短视频平台引流等,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诈骗转变;也出现了与流量经济、虚拟货币等伴生的电信网络犯罪。另一方面,电信网络犯罪与“互联网+”融合升级,隐蔽性更强。新类型的网络犯罪频发,有的打着“区块链”技术的名义,制作“钓鱼”网站、发送诱骗链接;在部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中,出现使用“错配”模式,将网络赌资等违法资金与正常用户购买手机充值卡的资金实现“错配”,最终以虚拟币形式流入境外。而随着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增强,打击难度也进一步增大。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随之升级。例如,有些犯罪分子为切断电信网络诈骗与被害人接触痕迹,通过第三方平台寻找人员为其提供拨号服务,利用中间环节隐匿踪迹、逃避侦查。电信网络犯罪还与公民个人信息紧密相连,数据安全问题凸显。部分电信网络犯罪链条中,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冒充电商客服人员非法获取客户信息等,被泄露的个人信息部分流转至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手中被用于诈骗,个人信息的内容越全面,犯罪分子更易于对被害人进行“画像”,从而实施“精准型”诈骗。
秉承“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惩防理念,静安区检察院坚持“全链条打击、精准化预防、一体化治理”的宗旨,加大对电信网络犯罪惩治力度,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加强上下游关联犯罪打击力度,落实全链条惩治。特别是对于涉及人数较多的电信网络犯罪,通过加大监督、追捕追诉力度,彻底斩断网络“黑灰”产业链。同时,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电信网络诈骗团伙、网络黑产团伙的组织者、首要分子等,依法从严处理,确保罪责刑相适应。通过强化融合履职,推动电信网络犯罪综合治理。一方面深化横向沟通,与区公安、区法院在证据收集、法律适用等方面研讨适用标准、统一司法理念,凝聚共识、形成打击合力。另一方面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助力网络空间治理。通过准确运用公益诉讼等手段,发挥其在电信网络犯罪全链条打击、一体化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此外,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提高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如,拍摄“薛阿姨”系列反诈微电影,开展检察官公开课等直播活动,围绕电信网络犯罪危害与防范等社会关注热点开展针对性宣讲,推动普法宣讲进社区、进校园、进楼宇等。
作者:单颖文 阮婷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