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高质量发展在申城·虹口区”新闻发布会在位于北外滩的雷士德工学院举行,本次主题为“上海北外滩,都市新标杆”。
虹口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位于“一江一河”交汇处,区位优势显著、发展积淀深厚。自2020年北外滩新一轮开发建设规划获得批复以来,虹口区扎实推动北外滩规划落实落地,引领带动虹口区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
一方面,北外滩宏伟蓝图加快转为施工图。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北外滩“三年出形象、五年塑功能、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标,聚市区之力、集全球智慧,加快北外滩城市有机更新和转型发展。三年来,建立健全开发建设机制,编制“一张总图”,深化完成中央绿轴、地下空间以及风貌保护街坊等专项规划,区域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于202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三年来,世界会客厅落成启用,白玉兰广场、北外滩来福士、友邦金融中心等一批高端商务载体先后建成运营,480米浦西新地标上海北外滩中心、59街坊上海华贸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过800亿元的22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全面起势成势。三年来,“一江一河一港”全面贯通开放,北外滩航海公园焕新登场,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海赛艇公开赛等重大活动赛事亮相。“五一”期间,北外滩接待游客超过12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5倍多,成为上海百年风韵和改革开放成就的最佳观景台。
另一方面,都市发展新标杆持续蓄势增能。虹口区作为上海“中心辐射”重要阵地,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区域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先后赴香港、新加坡、日本开展投资推介,吸引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1月至8月新设企业注册资本位居中心城区第一,1月至7月实到外资同比增长22.9%,新增市区两级总部企业15家。国际航运公会(ICS)上海代表处、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等功能性机构先后入驻,荷兰全球人寿、加拿大宏利等国际金融巨头加快集聚,世界隐形冠军企业虹口行成功启动,区域经济加快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服务链高价值链区段迈进。航运和金融产业优势不断提升,日前全区共集聚航运企业4500余家和功能性机构近40家,集聚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2100余家,资产管理规模超8万亿元,百亿级私募15家、位居全市第一,两大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经济贡献度超过三成。1月至8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0.1%,完成全年目标的80.1%,总量和增速位居中心城区第四、完成进度位居第一。
此外,人民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发展新路。虹口区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持续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总书记时隔五年给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全区深受鼓舞和激励,深化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在全市排名前三,干垃圾日均产生量较2018年总书记视察时减少35%,可回收物日均产生量增长200%。城市更新取得新突破,完成零星旧改签约440户,瑞康里入选全市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推进实施“美丽家园”250万平方米。社会治理形成新品牌,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的基层治理创新机制形成品牌,在全市复制推广,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海实践。今年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万余起,基层就地化解占比超过98%,纠纷警情环比降幅19.4%。
新征程上,市委强化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使命担当,以增强“四大功能”为主攻方向,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虹口区坚持“四个放在”,立足区域实际,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创新引领作为虹口区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创新贯穿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建设“上海北外滩、浦江金三角”,以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的全新面貌,更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展示窗口。
面向全球,强化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上海北外滩、打造都市新标杆,不仅需要展现新标杆的形态基础,更需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锻造引领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虹口区对内注重资源整合,立足有限空间,强化全域资源统筹联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承载能力和产出坪效。对外注重集聚辐射,主动服务和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建设,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争取更多市场化全球化的平台、机构和企业集聚虹口,汇聚全球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关键性战略要素,增强资源配置能力。
面向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立足虹口区产业基础,大力推动产业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和特色化发展。在国际化方面,提高金融、航运等优势产业利用外资水平,创建航运服贸国际合作区,深化全球投资合作伙伴计划,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中高端,提升产业国际化能级。在数字化方面,推动一批链主企业和数字应用场景落地,赋能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迭代升级,促进企业服务方式、商业模式以及产业业态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在绿色化方面,依托上海环交所、绿色技术银行等平台,全面做好中碳所落地相关事宜,发展碳审计、碳检测、碳评估、碳金融等专业服务,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在特色化方面,加快北科创生物技术园等项目建设,依托蓝晶微生物等标杆企业,布局大数据、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大两新”特色产业新赛道。
面向未来,增强科技创新水平。聚焦构建科技创新发展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业发展和科创总部集聚,提升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依托技物所、材料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创孵化器、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等,促进“产学研政用”加速协同。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以科技创新创业需求为导向,聚焦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检测认证、科技金融和科技咨询等专业领域,引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促进科创总部集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科创产业基金、企业融通创新中心等功能性平台,吸引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上市上板以及独角兽企业在虹口区集聚发展。
面向市场,释放改革创新活力。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有力破除制约发展的制度壁垒和路径约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聚焦风险共担,研究建立“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招投联动”等政府引导模式,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聚焦创新规模量产,探索“研发上楼”“功能复合”,优化载体空间供给,促进研发制造一体化发展,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进企业、进产业、进市场。聚焦中小企业发展,设立“财金融合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持续用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作者:单颖文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