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业内的观察发现,城市规模与其更新速度成正比。以上海为例,街角不时新增一座口袋公园,上街沿时常换上新装扮。当城市公共空间不断被活化利用,如何进行后续维护与经营,并与周遭市民产生深度联结?
让城市更新可持续,财富500强、基础设施全方位综合服务企业AECOM使用开放数据研究建设数字平台,尝试将公共空间资产化管理。今天(14日),这一设计创想在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香港特区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联合主办的首届沪港合作开放数据竞赛中获奖,有望进一步在上海乃至全国落地试行。
今天(14日),2023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启动。SODA(Shanghai Open Data Apps首字母缩略语)与苏打水(soda)同名,也寓意“数据就像苏打水,开盖后创新活力就像气泡一样冒出来”。
今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将进入新阶段。与会专家指出,开放数据是释放数据资源价值的关键,既要构建起体系,也要形成使用数据的素养,即学会使用数据作为日常工作语言。
开放,赋能转型与包容众创
杨浦区大创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一座待建口袋公园,有望成为获奖企业AECOM的首个落地项目,作为业内颇具名望的设计公司,业务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谋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赋能,“以赛代练”,报名参与此次开放数据竞赛。
投稿作品探讨搭建城市公共空间资产管理数字平台,利用政府给出的开放数据,将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及其硬件搬上“云”,在小程序或App上以数字孪生技术全景呈现,通过积分奖励等形式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使用健身器材,上述积分可以在周边商铺兑换使用,从而使公园加深与人的关联互动,产生更多的价值。
AECOM数字化产品经理董其乐介绍,这样一种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数字化平台,将有助于公共空间的后续运营与管理,因为有市民的参与,能让一座新的建筑、公园快速融入本地生活,更能带动与周边商圈的联动与消费。
赛事评委之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数字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更青睐能够服务市民、服务社会的作品,他说,“让市民都能使用,也是开放数据的应有之义,一个好的项目要具备为数字经济赋能转型和包容众创的能力。”
SODA连续举办至今,人们对开放数据的理解也在不断提升。郑磊观察到,更多数据开始反哺开放利用的循环,越来越多社会主体使用数据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这些新趋势也对开放数据的质量和链路打通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多项协同体系和正向循环。
数据:打工人的“第二外语”
专家评审还提到另一种新趋势:数字经济也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只会展示数字模型已经不够了,还要拥有数据叙事能力。”
何为数据叙事能力,指身处数字经济赛道的人,应当具备使用数据表达观点、与他人沟通。这意味着,仅仅由IT部门或专门设立一个数据部门来做创新,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要。
郑磊认为,“很多参赛团队讲技术讲得非常好,但是需求没有讲清楚”,当需求不明,后续专业知识与技术相结合、落地、运营等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因而,数据叙事能力的持续性培养,应当贯穿全链条、全团队。
“注重创新也是人们能用好开放数据的关键”,开放数据中国联合创始人、执行主任高丰提到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参赛项目,团队通过分析气压数据确定路面海拔,从而在地图上定位,“跳出传统思维,挖掘数据不确定性中的价值,并在公共服务中发挥价值。”
专家们认为,对开放数据的利用,技术往往不是最难的,“正向循环”中最稀缺的是运营思维与数据素养,将内容、创意有效沟通起来,“宛如小区里一个‘老娘舅’”。
为进一步融合各地对开放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提升数据开放应用的覆盖范围、加强合作交流,昨天活动上还发起“京、沪、深、港开放数据赛事合作倡议”,将共同打造全行业覆盖、全社会参与、全流程服务的开放数据赛事合作体系。
而今年的SODA将设可信数据主题赛和揭榜挂帅挑战赛的双赛道模式,聚焦数据要素“可控、可管、可信”特征,更好发挥其在探索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释放数据要素潜力价值、构建数据要素产业集群等方面的先行示范作用,充分调动全球数智产业领域人才的热情和积极性,征集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应用的解决方案。
作者:周辰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