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以城市更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图为徐汇滨江。 (采访对象供图)
西岸智塔45层,视线顺着徐汇滨江岸线远眺: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等6个百万元级产业集群集聚,新空间承载起新产业;历史遗存活化利用,50万平方米空间向市民开放;一条“西岸美术馆大道”将20余座场馆串珠成链,打造首发首秀首展新地标……作为上海中心城区难得的可成片开发区域,徐汇滨江自2008年更新再造以来,“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科创绣带”的转变尽收眼底。
向更新要空间、向土地要效益、向规划要功能,徐汇滨江也是徐汇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昨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徐汇区专场上,徐汇区亮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城市更新。“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先后实施了两轮城市更新行动。以此为契机,徐汇区有效推进发展转型、功能拓展、民生改善、品质提升,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大徐家汇联动多要素多功能
两轮城市更新行动中,首轮主要集中在徐汇滨江地区,以成片土地收储为主,涉及用地面积285公顷,年内将基本完成。今年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沿中山南路、肇嘉浜路、龙吴路、桂林路、漕宝路5条主干道和大徐家汇地区,初步形成更新项目108个、涉及土地334公顷。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通过更新,让稀缺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优布局基础上,还要强功能。徐汇区提出打造包括大徐家汇功能区、西岸滨江功能区、漕开发拓展功能区、徐汇中城功能区和华泾门户功能区在内的5个功能区,通过进一步摸清土地、人口、载体等资源底数,优化资源配置,使各功能区特色更加鲜明。譬如,徐汇区将以老牌商业中心徐家汇为中心,向北连通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向南拓展至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沿线学校等丰富的科创资源,推动商务、商业、文旅、体育、金融、科技等多要素多功能融合,使徐家汇作为中央活动区的功能更加复合,能级不断提升。
眼下,大徐家汇区域内存量楼宇600万平方米,在建78万平方米,可更新用地101万平方米,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1家、外资研发中心7家。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8.2亿元,企业总税收132亿元。
下一步,徐汇区将深化徐家汇商圈、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枫林地区的产业协同,全力打造肇嘉浜路—虹桥路—宜山路科创轴、环贸周边风貌更新标志区、交大枫林科创集聚区及衡复金融街区,持续增强大徐家汇的产业功能。
从园区到街区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
徐汇区正发挥“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集聚优势,以创新主体为圆心,推进周边城市更新,将现有83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建设体量逐步拓展到240万平方米,能支撑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
根据规划,徐汇区将建设6个“科创街区”,包括枫林生命健康、漕河泾数字技术、环交大人工智能、环华理生物材料、国家医学创新中心等。曹立强透露,通过科研机构内部及周边更新改造,共同建设一批高能级的科创载体,在人员、设备、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共享,既满足机构自身就近转化需求,又降低全社会创新成本。
“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曹立强说,为了培育产业生长的良好生态,徐汇区重点布局“一城一街”现代金融产业。“一城”即西岸金融城,重点集聚牌照类、国际化标杆机构;“一街”即衡复金融街,构筑私募投资机构集聚区。目前徐汇区还设立目标规模10亿元的区域科创基金,投早、投小、投硬,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民生推进让发展后劲更足
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23号线,线路沿龙吴路穿行,在徐汇区域有8座车站,串联起徐汇滨江地区等重要区域,可有效提高交通可达性。
交通,一头连发展,一头系民生。“徐汇作为中心城区,总体上交通是非常便利的,但南北差距依然比较大,中梗阻的现象比较明显。”曹立强介绍,今年,徐汇区实施了“六纵”路网计划,重点辟通6条南北通道,同时优化五大功能区配套道路,全年共开工31条道路,促进人流、物流高效循环。
民生每推进一分,城区发展后劲就更足。“徐汇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居住区是老旧小区。”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介绍,“十四五”以来,徐汇区已经完成剩余800多户零星旧改,正全力推进26万平方米不成套房屋改造和900万平方米旧住房修缮,“让老旧住房穿新衣、老旧小区换新颜、老旧小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正是这些优质的公共设施、生活品质,让创新人才安心扎根徐汇,增强科创动力。徐汇区一手抓职住平衡,在徐汇滨江、漕开发、南站枢纽等人才集聚区域,持续扩大人才公寓供应量,计划的“十四五”筹措人才安居租赁房源1万套,目前已完成9000多套,预计未来3年新增超过8000套;一手抓宜居宜业,在传统的产业空间中,嵌入教育、医疗、养老、社交、商业等公共配套,帮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创新创业。
作者:王宛艺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