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的讨论中,市委委员陈杰、徐枫、胡广杰、蒋蕊、龚勃(从左至右)发言。 均本报记者 袁婧摄
纲举目张、带动全局、开创新局。
踏上新征程,上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更好肩负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这就需要对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条分缕析、再作深化认识;也需要精准发力,紧抓关涉全局、最为重点的任务,从而带动各项工作全面系统整体推进。
昨天,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结合讨论,会场内渐成共识:《意见》既是一份宣言书,明确了新征程上,紧扣“四个放在”大局坐标,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总体定位,握紧拳头,强化战略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改革攻坚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是一份施工图,抓住了具有改革意义的重点领域、关键任务,强化“四大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增强各项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创造性,以攻坚突破来放大叠加效应、乘数效应,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起而行之,干在当下。市委委员们表示,将深入学习领会《意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进一步理解、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底层逻辑和实践路径,贯彻落实到推动各项具体工作中,胸怀“国之大者”,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创新,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既为一域增光,也为全局添彩。
架构底层逻辑
“逻辑”一词在讨论中被频频提及。
只有深化“五个中心”建设,上海的发展才能握紧拳头,强化战略引领,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只有持续增强“四大功能”,上海才能找准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聚精会神攻坚克难,增强改革开放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创造性,带动“五个中心”全面升级;只有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开展更大力度的政策制度创新,“四大功能”才能不断实现突破跃升。讨论中,市委委员们提出,《意见》条分缕析,帮助各方在深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中,找到现实抓手,成为一种自觉主动,演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逻辑和实施路径。
市委委员顾军表示,《意见》准确把握当前上海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为上海在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实现新作为确定了目标和要求,明确了任务和路径。《意见》以强化“四大功能”来统领整合现有各条线部署和工作举措,强调协同联动和系统集成。市发展改革委将从两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五个中心”提升能级、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地实施;二是抓好营商环境优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支持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扩大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优化科技创新支持机制等重点任务的组织实施。
此次全会正逢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意见》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具象梳理解析、具体部署,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实”字。市委委员吴金城这样解读,上海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必然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和作为。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例,发展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有优势的六大重点产业,做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发展。此外,抓紧布局四大新赛道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为现代化产业的明天塑造新优势。
市委委员杭迎伟认为,聚焦强化“四大功能”,浦东新区要在全球市场体系、创新生态、消费网络中更好发挥中心节点作用,特别是在资源配置、科创策源、全球消费等方面重点发力。比如,引进叠加研发、贸易、结算等功能的复合型总部,今年将新增总部100家。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10周年为契机,浦东新区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改革开放试验田。目前,浦东新区共有13家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接下来要持续促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再保险“国际板”等功能性平台建设。
市委委员杨佳瑛表示,《意见》聚焦“五个中心”目标任务“四大功能”作用发挥,扬上海优势特长,破裉节难题,明对策措施。结合工作实际,高质量发展有了靶向抓手,人才引育方面,进一步为事业单位放权、松绑、赋能,加强紧缺急需的专技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发展方面,更好发挥其在专业细分领域的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体系为牵引,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出新贡献。
塑造顶部功能
外部环境剧烈变动往往意味着格局重塑、优势再造。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必然意味着一种基于“先发优势”或“弯道超车”的主动。
市委委员们在讨论中纷纷聚焦需要进一步“拼”与“抢”的顶部功能塑造。譬如,高效配置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战略要素,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有更凸显的战略位势。
市委委员徐枫表示,近年来,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突破,但标志性原创成果还不够。为疏通创新源头、加速创新过程、强化体系支撑,下一步将抓好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牵引,深化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培育一批专注于底层技术和硬科技的高质量孵化器;加强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全生命周期的梯度培育体系;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长期。
聚焦人才要素的优化配置,市委委员裘新表示,要更好发挥复旦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共同体,推动学科调整和科研组织范式改革。要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基地,推动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更多世界顶尖人才。
市委委员薛侃表示,作为全市乃至全国高校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杨浦区要立足自身既有优势和条件,着力在全过程激发科技创新策源地、全链条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以及全方位增强创新环境吸引力3个方面,做足做深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基础研究也要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来参与投入。市委委员李儒新认为,社会力量捐赠设立基础研究基金,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建立基础研究、产业研究双向链接的快速通道。他建议进一步强化行业、企业出题机制,加快构建市场化的共性技术协同攻关体系,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积极互动。
当前,不少科研活动组织仍采用传统的线性范式或PI制(课题组长负责制),跨领域、跨层级、跨学科创新协同效能不高,影响重大科学难题攻克。对此,市委委员梅兵说,华东师范大学正聚焦可能产生“核爆点”的关键技术,探索为科研人员配备管理队伍,让他们心无旁骛投身科研一线。
发力重点领域
在战略必争、体系必备、发展必需的重点领域,抓好系统布局,从而实现让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围绕于此,讨论中,市委委员们进一步聚焦——有效承接创新落地转化的“硬核”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高端产业引领;以及构建柔性的国际规则规制,进一步放大枢纽门户的辐射能力。
市委委员陈杰表示,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宝山区近期将出台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三年行动计划,通过龙头企业牵引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的高效建设,抢抓国际规则制定权,进一步发挥碳汇议价能力。围绕全过程、全链条创新,部署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推动技术产权证券化等,结合实践将深化研究打造概念验证中心,加速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加快探索存量用地转型开发等,更好适应科技创新范式转换,助力“工业上楼”。
以智能化促进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智能化,市委委员黄迪南关注到了“两化融合”。氢能是申能集团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目前,申能集团与中石油在临港新片区合作布局多个加氢站,结合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推进,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更好支撑产业整体转型。
聚焦高端产业引领,构筑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市委委员陈宇剑表示,将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发展。以内、中、外3个圈层布局创新要素。内圈聚焦创新策源,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圈聚焦研发转化布局,建设产业中心平台,大企业研发中心;外圈聚焦产业创新联动,依托莘庄工业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园区载体,积极承载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市委委员贺青则关注金融机构如何借助资源集聚活力,发挥其平台和资源整合优势,来整体推动科创和产业发展。他建议,可借鉴硅巷模式,在进一步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化建设和推动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同时,更好发挥金融机构作用,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产业的能级,加快形成一批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总部机构。
作者:顾一琼 祝越 王嘉旖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