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晋察冀日报》,记载着“五一口号”的历史过往。与会者近距离阅看当年的报刊史料,回溯来路足迹、回温合作初心。
今天,由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联合主办的2023“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举行。论坛以“百川归海 大道同心”为主题,旨在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并以多元视角探讨“五一口号”的历史方位和现代启示。首刊“五一口号”的《晋察冀日报》也在现场同步展出。
上海,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初心始发地。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思想,近代上海更聚集了大批民主党派人士、爱国工商界人士、爱国知识分子等,是部分民主党派的发祥地。百年统战工作,不断与城市的发展史、奋斗史融合,给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
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75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共商国是的序幕。
75年后的今天,“五一口号”的精神实质更彰显着新的时代意义。
“‘五一口号’的发布为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契机,也助力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协商民主、多党合作等各方面的探索实践。”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认为,其中蕴含着爱国、团结、民主等精神,也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的生动体现。
“此次论坛是一个难得的迸发真知灼见、开放多元思想的平台。”忻平这样剖析论坛背后的意义,更期待更多实践探索能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梅丽红,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新中国政治格局和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五一口号”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度剖析。而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丁晓强教授则以党的统战思想发展为脉络,阐述了“五一口号”开创了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奠定新中国统战思想的基本框架。
两位专家对于“五一口号”的当代价值抱有相似观点:“五一口号”其内容、精神、要义在新时代应赋予更多内涵,对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和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文化,有巨大价值。
多党合作,共商建国大计
“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等,纷纷以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方式,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并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和安排,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奔赴解放区,共商建国大计。
论坛上,与会专家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向人们娓娓道出多党合作与协商建国的历史过往。
上海音像资料馆综合编研部主任汪珉用一批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展示了多党合作的大团结大联合画面,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北上参加新政协,与中国共产党共同畅想新中国美好未来的场景。其中,还再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影像。
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黄冬梅的生动叙述下,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商界人士座谈会被再度还原。会上,工商界人士针对税收政策提出种种建议,相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并积极采纳。
梳理红色资源名录,以史鉴今
工人数量多、党外人士高度集聚、民族资产力量雄厚,这造就了上海独特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势。
虹口区委党史办主任王佩军、中共四大纪念馆馆长童科,以上海市“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上海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工程”(简称“两个工程”)为背景,介绍了作为拥有丰富统战历史文化资源的虹口区,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开展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统战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王佩军表示,前不久,虹口区公布了首批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名录,包括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鲁迅纪念馆等。梳理资源名录,也是为打造全市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信息库和绘制上海统战文化地图奠定基础。这也是上海市“两个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主办方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馆长伊华介绍,今年是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创办十二周年,从最初关注人物纪念,到逐步把议题延伸至城市历史和时代主题,论坛链接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同时,围绕“人与城”“事与情”,用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的方式打造了与记忆共情、与历史共鸣、与时代共振的传播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的交流平台。
此次论坛一方面为纪念“五一口号”历史事件,另一方面也是要呼应“两个工程”,以统战视域梳理好保护好利用好上海红色资源,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作者:王嘉旖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