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为贯彻落实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闵行区首次发布了《闵行区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咨询工作规则》《闵行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法律指引》《闵行区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倡议书》等三项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制度。
“夯实制度保障,让基层工作者在未成年人保护实践中有明确操作规范可以依循。”相关负责人这样阐释。
事实上,一系列制度规则互为支撑,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的保护网络。比如,《闵行区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咨询工作规则》聚焦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志愿团的产生、运作、职责等,为相关工作提供规范标准。
同时,《闵行区未成年人监护制度法律指引》从法律的角度详细阐释了监护的定义,未成年人监护的顺序,监护缺失儿童、监护不当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的应急处置以及特殊情形的处理,赋能基层未保工作站破解法律监护个案难题。
实践中,许多基层工作者会陷入这样一种困境——究竟符合怎样的情况才算是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未成年人?遇上这些情况又该如何处置?对于这些实操中的“模糊地带”,相关地方法规虽有所提及,但大多为原则性表述,《法律指引》由此进一步明确路径,解决了基层社工们实操中的困境。
令不少基层社区工作者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监护缺失的应急处置”的具体解释。其中明确:对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居(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及时与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听取未成年人意见,并与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必要时,应当于发现或接报后十二小时内确定合适的临时照料人;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临时照料人的,原则上经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签署委托照料协议书,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督促居(村)民委员会落实临时生活照料措施,并提供相关支持保障。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还存在不少痛点。譬如,由于涉及部门较多,因此跨部门协调机制很难高效建立,未成年人保护需要社会各方面环环相扣的努力。
为此,《闵行区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倡议书》提出建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包括夯实强制报告防火墙、筑牢从业限制金钟罩、赋能家庭教育责任田、提升自我保护免疫力和共筑保护同心圆六点倡议。这些“刚性标准”的确立,让社会各方厘清自身的职责,更有靶向性地落实任务。
三项制度的发布也将为物理载体的空间完善提供更专业的支撑。比如,进一步加强基层未保工作站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支持能力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氛围。
据了解今年,各街镇(莘庄工业区)未保工作站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和资源,发挥信息汇集、资源对接、便捷服务的功能,着力为未成年人打造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其中,七宝镇未保工作站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推出了“童心圆”家校社协同育人十大重点项目,促进“家校社”互联互动、共建共享。颛桥镇未保工作站构建未成年人活动阵地链、盘活协同育人专业力量,全面打通关爱未成年人最后一公里。同时,不断创新多维度融合共育格局,做实特色品牌, “成长树”大咖论坛、“智慧雨”家长课堂、“七色花”性别意识教育、“四叶草”个案咨询四大品牌项目,有效提升未保服务效能。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