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84岁的原犹太难民索尼娅·穆尔伯格用手触碰着院落中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一行行字母背后,是她参与整理研究上海犹太难民名单时的无数个珍贵记忆:这是奥地利名字,这是波兰名字……如今她收集的名字已达19730个,“一开始我是因为好奇父母那一辈的故事而收集名单,如今是为了延续历史、思想与情感,历史不能忘。”
昨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专家、犹太后裔、青年学者等汇聚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共同探讨提升纪念馆世界影响力的新技术与新方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的世界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需要我们用更大努力来守护和平,推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会者有这样的共识。
一张“倒挂”结婚证书背后的往事
肯尼·谢夫特尔对中国的印象是一张“倒挂”的结婚证书。那属于他的曾祖母克莱尔,后者于1939年从奥地利逃到上海,并在这里遇到了丈夫。克莱尔夫妇于1943年在上海结婚,后来定居美国。8年的上海生活给予克莱尔温暖,她特地将结婚证挂在墙上,由于不懂中文,颠倒了方向。从小肯尼就听曾祖母讲述上海市民热情好客的故事,后来克莱尔将这一结婚证书捐赠给纪念馆。如今,肯尼首次来到上海,站在放置着结婚证书的展柜前他十分激动:“感觉曾祖母就在身边。”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自2020年扩建后,收集了近千件文物史料与160余个人物故事,呈现当时犹太难民与上海市民共渡难关的点点滴滴。为了助力纪念馆研究、保存并传播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2019年10月23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介绍,此次召开第二次会议,聚焦纪念馆的国际推广和传播,提升在国际青年中的影响力,寻访和凝聚犹太后裔,共同传播这段独特的中国故事。
美国巴巴什艺术基金会主席凯西·巴巴什特地带了份纪念品。她说,这是为了纪念当时上海帮助犹太难民而制作的,以此将这段充满人性光辉的历史故事传递给全世界。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杨洁勉建议,应链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持续收集历史文物,为史料赋予新意义。
现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签署合作备忘录,未来将合作办展、研究,推动人员互访。第三次来到上海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创始馆长保罗·马丁现场发出邀约:希望跟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合作,在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办上海常设展,并在美国进行巡展,不忘过去、携手合作。
运用新技术向世界传播历史、守护和平
传递和平美好的这一棒,交到了年轻人手里。企业家李希辉,是原犹太难民沙拉的儿子,他的出生是中犹爱情与友谊的见证。他在母亲那里听了许多犹太难民在上海的历史和故事,并对此深感自豪和感激。李希辉希望寻找到更多犹太难民的后代:“无论我们来自何方,都应该携手共进,欣赏和接受不同的文化,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上海德国学校校长苏珊娜·赫斯提到,在学校教授历史时,让学生正视真相与事实,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唤醒思考与重视。
当下,传播方式发生了全新变革。知名网络视频博主郭杰瑞发现,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已有官方抖音账号,他建议可以入驻海外社交平台,用丰富的故事让更多国家民众了解这段历史。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曹可凡表示,可以运用抖音、视频号、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来讲述这段史实。
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建议,一方面将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进行更具文化性的包装,另一方面让中国与以色列艺术家进行合作,拍摄更多犹太难民的故事。“比如,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犹太难民布鲁门撒尔,他的名字也在纪念墙上。让纪念馆从历史的悲伤变为未来的昂扬,让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心中充满阳光。”
杨洁勉建议,纪念馆要不断触达年轻人,呼吁全世界的年轻人运用新技术手段发出声音,传播历史,守护和平。
作者:占悦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