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最新揭晓2023年度全国最美家庭,上海共有24户家庭获此殊荣。上海入选的最美家庭中,有坚持十多年服务邻里、调解矛盾的李勇芳家庭;有全家投身造船行业,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家庭力量的朱瑞霞家庭;有将助残服务覆盖到区内所有街道残障人士的张心亚家庭;还有父子先后支教边疆,致力于少数民族团结的霍万校家庭……
具体如下:
陈卫东家庭
陈卫东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麻醉科主任,2021年初前往非洲,在设备简陋、药品短缺的异国他乡,凭着扎实的医学知识救治每一位患者。妻子张燕秋是浦东新区浦南医院供应室护士长,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中始终践行着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儿子陈浩成思想进步,学业有成。他们是幸福的三口之家,是无私无畏的大爱之家。
潘讴东家庭
潘讴东是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始人,妻子是一名退伍军人。全家热心公益,致富后仍不忘反哺家乡,节日里带领儿子为村里老人送去慰问品、拓宽村宅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新建健身点场地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霍万校家庭
霍万校是中学教科室主任、语文高级教师,妻子黄君连任航头镇少数民族联分会会长,多年来他们始终致力于地区少数民族的团结融合。2018年,霍老师支教新疆莎车,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身体不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儿子霍梅童大学期间亦赴阿克苏支教,为边疆教育奉献青春力量。建党百年之际,霍万校激扬红色主旋律,作词的《中国母亲》获2021年全国优秀原创词曲比赛铜奖;还曾创作《春满浦东》《风雨中我和你在一起》等歌曲,献礼浦东改革开放30年。
陆瑞琪家庭
陆瑞琪全家珍爱所居住的社区,谱写邻里幸福故事,为争创“上海市文明小区”努力,为社区环保“减负”献计献策。陆瑞琪投身于“邻家妈妈”项目关爱监护缺失儿童,与女儿徐哲文一起致力于“童萌社绘本馆和剧团”志愿者服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全家共同策划的《这就是24节气》绘本让社区的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徐忠作为上海市武术协会成员出访澳门、香港等,弘扬中国传统武术。在大学实践项目中,徐哲文把“中国互联网+”概念和操作实践推广到南非开普敦中小型经济开发区。
姜旅家庭
姜旅从小喜欢书法,他一次一次地参加比赛,一次一次地获奖,满屋子都是他的作品和奖状。平日里,姜旅会去社区老年学校教授居民书画。他还是彭浦一小、景凤路小学的兼职国学老师。他更是自掏腰包,在社区公益性的少年书画班,倾心教授小朋友写书法。书画相映,他还自学画画。姜旅坚持不懈,不仅成了小区有名的书画红人,还被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评为上海市老年教育兼职教师。夫妻俩常常一起习字,他的爱人查灿琴也写得一手好字,俩人经常一起为社区老人送字送画。夫妻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巫永睿家庭
巫永睿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2013年回国建立实验室,在玉米品质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妻子王文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担任副教授和教授,致力于通过高通量数据分析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研究重要能源模式植物浮萍和粮饲作物玉米品质形成的基因组学基础,与丈夫合作在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多篇通讯作者论文。巫永睿家庭育有三个子女,在父母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非常喜欢阅读,并兴趣广泛。两个女儿经7年体操训练,双双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方文莉家庭
方文莉家庭是一个双医家庭,也是一个充满“尊重、理解和关爱”的三口之家。方文莉始终秉持着国际化医院管理标准、高品质医疗技术服务、创新性妇幼健康网络的理念,守护着一方妇幼人群的健康。丈夫王巍在胰腺微创诊治技术上颇具国际影响力,荣获第三届国家卫健委“健康卫士·医德风范”奖。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着下一代,儿子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有责任、爱心和担当的人。
袁芳荣家庭
袁芳荣在退休后担任普陀区普老“四史”宣讲团副团长。他们一家都是共产党员,总是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老同志同舟共济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张心亚家庭
张心亚退休后成为曲阳社区“阳光之家”第一批“特教老师”。2012年5月,“上海张心亚助残工作室”成立。她带领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志愿者队伍,面向社区各类残疾人开展服务,2021年1月起服务覆盖到了区内所有街道的残障人士。截止2022年底,已服务残障人士52万人次,服务时间约49万小时。张心亚的家人十分支持她投身助残公益事业,爱人施新成不仅为工作室出谋策划,还主动包揽家务做好后勤保障,使她在十八年助残服务的路上没有后顾之忧。
高怡俊家庭
高怡俊家庭是杨浦区最美家联盟的骨干成员,把“家庭日”活动带入园区、企业,倡导文明家风、绿色家风,宣传家庭教育理念。他们是居民心目中的最美志愿者,把奉献精神带到社区。高怡俊还是杨浦区的模范“邻家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让结对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他们是近几年来在杨浦区四新企业里成长起来的好家庭之一,好家风、爱公益、责任心、双高知是他们的标签,他们乐于奉献社会、乐于用自己的影响力传播正能量,诠释了新时代最美家庭的新内涵。
张婷家庭
李宏磊、张婷这对医生夫妻十余年来一直奋斗在院前急救工作的最前线。
王琳家庭
王琳是一名环卫系统的工作者。儿子马庆列,是城西一村党支部副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红色信仰。儿媳曹燕华是杨行中心校的教师,认真备课,为学生答疑解惑。
顾晓芬家庭
顾晓芬是社区民警,查获“团购”诈骗嫌疑人;感化轻生抑郁症患者加入小区志愿者队伍,累计解决急难愁盼事100余件。爱人计徐康是中学的总务主任,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党员先锋作用。
胡晓炜家庭
胡晓炜家庭是医务系统双职工家庭。胡晓炜家庭勇敢坚守、最美逆行,展现出忠诚履职、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谢同凤家庭
谢同凤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获得市“金爱心教师”、区“社区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作为学习型家庭,他们积极参加家庭戏剧大赛、家庭礼仪大赛、朗诵演讲比赛等,屡屡获奖。女儿高飞被评为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与妈妈一起被聘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嘉定区代表处“慈善宣讲员”。
马飞飞家庭
马飞飞夫妇都是80后,两人有一个阳光活泼的男孩,他们是热爱学习、相扶相持、和谐美满的三口之家。丈夫邢永宁于2019年底赴云南开展沪滇协作工作,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奉献了三年的美好年华。马飞飞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她还要独自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悉心教导儿子,帮助他健康快乐成长。
李勇芳家庭
李勇芳家庭一家五口、三代同堂。李勇芳是西门居委会的退休干部,2015年创立“李勇芳调解工作室”,帮助居民调解家庭或邻里矛盾。成立至今已吸纳志愿者52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600余起,成功率达100%。老伴陈连观坚持十多年服务邻里做好事。2015年,儿子陈海明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西门居委会的青年干部。儿子陈海明曾获全国百佳生态环保志愿者、上海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全家人言传身教,使助人为乐、低碳生活成为自觉和习惯。
施恒家庭
施恒是第一位获得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国家一级演唱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得数十个第一名奖项。身为侨眷的施恒于2009年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回到母校投身于教学工作。2010年获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支持,2020年在松江成立施恒歌剧艺术中心,助力高雅艺术进社区。吴越是旅法新侨代表人士,2011年获法国高等音乐师范学院长笛“最高级演奏家文凭”(博士),获法国政府颁发的“特殊人才身份”;2012年起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担任声乐艺术指导。在父母的熏陶下,女儿对艺术也情有独钟。
袁军家庭
2019年,袁军作为上海市第九批援藏干部,来到海拔4400米的西藏定日县,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期间他足迹遍布定日县13个乡镇,配合定日县委、县政府不断推进当地医疗事业发展。
潘颖颖家庭
潘颖颖现任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金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丈夫池晓春是金泽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家中有两个读中学的女儿。夫妻俩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工作上爱岗敬业。
周忠尉家庭
周忠尉,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会员。1987年中学毕业后,周忠尉不幸患上视网膜色素变性,不得不中途辍学。在周忠尉彻底失明后,妻子和儿子成为了他的“眼睛”,妻子白天在家为他读书、读报,儿子下班回来后帮他记录文字,家中学习氛围浓厚。2012年秋,他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宣传活动。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2019年成为中国盲协文学委员会委员。儿子也深受父亲影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朱瑞霞家庭
朱瑞霞在江南造船厂焊接车间做清洁打杂工作期间,因心存热爱,在空闲时间自学焊接知识和技能,逐渐成长为一名正式焊工。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操练技能,焊接技术不断提升,焊接质量和进度得到公司和船方认可,先后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在公司的支持下成立“朱瑞霞劳模创新工作室”,精心带教学徒,培育更多的江南工匠,并动员儿子儿媳共同投身到造船行业,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家庭力量。生活中与丈夫程建华相互勉励,互相包容,并在防疫期间义无反顾地“逆行”在一线。
熊勇家庭
熊勇是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机场站执勤十一队二级警长。妻子熊佳佳,是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一名护士。熊勇从警十年,每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近5万人次,曾参与查获多起跨境违法犯罪人员,是国门口岸的“尖兵利器”,个人荣获嘉奖3次。熊佳佳每年负责4000床病人,她一手创建了“六个先”工作法,用精湛的护理技能让病人感受到温暖,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医务工作者、武汉和上海的两地嘉奖。他们相亲相爱、互相理解扶持,用爱相拥,用理解、鼓励、包容构筑起他们的爱的港湾。
李颖川家庭
李颖川与爱人许琰均为医务工作者。
作者:占悦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