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兼任上海电力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两所高校总会计师的张川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共同富裕视角下上海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的研究”,并提出“十四五”期间上海要形成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格局。开展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该项研究回顾了上海市“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全方位增强整体协同性,收入分配差距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5年的2.28降为2019年的2.22;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领先;就业体系不断加强,失业率稳定在4.4%以内;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医疗、教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瓶颈问题得到改善。
张川认为,上海需围绕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目标内涵,研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两大主线,推动促进共同富裕。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的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全国前列,在“经济影响力”上,是仅次于香港、排名第二的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金融机构存贷款排名第二、知名企业排名第三,经济规模与实力优势明显。与国际主要城市对比,上海GDP总量位列前十,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国际主要城市前列,收入差距水平逐渐降低改善。同时,上海吸收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得到激发,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日益提高,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该项研究认为,上海对标中央要求、人民期盼,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城市综合实力还有提升空间。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
为此,张川提出,“十四五” 期间,上海要形成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格局,要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保持收入合理增长,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形成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有利于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收入分配格局。具体表现在初次分配中要突出公平效率,发展经济的同时缩小差距;再次分配中要强调转移支付的透明和监督;三次分配中要鼓励形成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觉悟。
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有效提高劳动者积极性,托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极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渊
编辑:张懿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