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张江已成为上海、全国乃至全球一块响当当的科创品牌。
从1992年的17平方公里,到如今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当年的阡陌农田如今正向着“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进发。
聚焦国家战略,全力做强创新策源功能
高水平科技创新机构加快集聚。交大张江科学园、张江数学研究院已于去年正式启用,上海处理器中心已入驻新建研发大楼,基本完成搭建处理器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项目目前也在加快推进地上主体结构施工,张江复旦国创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同济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主体结构部分封顶。
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稳步推进。高层次人才不断集聚,目前,科学城从业人员总数49.6万人,硕士以上学历人才10万人。加速各类人才向张江科学城集聚,完善“01235”人才落户全方位支持体系,实现人才落户政策220平方公里全覆盖。构建人才安居梯度体系,修订张江科学城人才安居相关管理办法,推进张江国际人才公寓建设和信息化升级改造。稳妥推进高层次人才购房、就医、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服务,落实区人才租房补贴、创新型人才财政扶持等各项保障政策。
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李政道研究所牵头的暗物质探测项目刷新探测灵敏度极限,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国际上首次在超冷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实现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C919获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君实生物国产首个抗新冠病毒小分子口服药物VV116正式提交上市申请(2023年已在国内附条件获批上市),之江生物全自动核酸检测平台“青耕一号”获批上市。
聚焦扩区提质,产业发展稳步提速
扩区提质效应初步体现。2022年10月,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联席会议正式建立,统筹推进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正式印发,加快推动规划一体编制、建设同步推进、政策全域覆盖、责任分工负责。2022年12月,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开工仪式举行,63个项目签约开工,总投资575亿元。
经济稳增长效果显著。继续发挥浦东经济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2022年,张江科学城经营总收入11780亿元,同比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02亿元,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440亿元,同比增长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同比增长16.6%;实到外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
产业能级加速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方面,2022年张江实现销售规模620.3亿元;华领医药多格列艾汀片、璎黎药业林普利塞片2个一类新药获批,微创系及爱声生物共4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迈威生物、奥浦迈等11家企业挂牌上市。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科学城已集聚人工智能企业600余家,成为顶尖AI巨头集聚地。张江人工智能岛建成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示范区。“张江数链”成为科学城第7个市级特色园区。
聚焦产城融合,持续激发创新活力
“五个一批”项目持续推进。第三轮“五个一批”102个项目2022年底实现全面开工,全年新开工项目达31个,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70 亿元。城市副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标志建筑张江科学之门结构封顶,张江科学会堂建成投用。机器人谷一期、孙桥路(华夏西路-军民路)、殷家浜河道整治等项目实现开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二期开展竣工验收。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全面落实“张江事、张江办”。完成81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65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1362个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的受理工作。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四合一”基层人民检察院在张江诞生。大中小企业融通持续推进,举办金融科技、智慧出行、元宇宙、绿色低碳和智能终端等主题对接会,2022年“创客中国”上海赛区总决赛顺利举办,张江创新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现有创新载体136家,其中,经备案的孵化器105家,大企业开放式创新中心31家。全年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1家,目前累计38家,占全市48.7%。
招商机制持续优化。张江科学城投资促进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整合张江管理局、张江集团和张江高科的招商服务资源,加速形成“一盘棋、一体化、一条龙、一揽子”四个一的招商和企业服务机制。
聚焦改革创新,推动先行先试出成效
深化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试点,截至目前,张江科学城已有6家“白名单”企业,共完成8批次特殊物品入境前审批。此外,张江加快推进张江跨境科创中心持续规模化运行,推动药审、器审长三角分中心扩大服务效能。器审长三角分中心工作机制已覆盖长三角区域内所有纳入创新审评通道的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支持区域创新成果转化注册上市。
张江正立足国家战略全局,发挥核心承载作用,凝聚科创中心、科学中心建设合力,开创产学研协同创新之先河。未来已来,张江已在路上。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