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期间,来自海外的观众正在参观体验国产新能源汽车。本报记者 张伊辰摄
电动化、智能化席卷而来,全球汽车业处在风口。
“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动向。能在中国优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上海车展开幕前夜,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BMW创想未来之夜上的“金句”刷屏。在他看来,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弯道超车”,引领了世界汽车产业的创新变革。
不止看车。今年上海车展上,外资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的“反转”故事正在上演,互联网和“技术流”的入局,种种新变化,折射出全球汽车行业创新变革。
外资车企:加速践行“在中国、为中国”
如今的跨国车企想要在中国市场“卷”赢,必须要拥抱中国,实现真正的本土化——不是将全球车型进行本土改造,而是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领域全方位“在中国、为中国”。
今年上海车展上,外资车企纷纷亮出答卷。
大众汽车全球首秀的ID.7纯电轿车搭载了全新研发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这款产品将在中国、欧洲和北美市场同步首发。为了实现2030年在华提供超过30款纯电动车型的目标,大众汽车不仅在电动出行领域全面发力,还在数字化和自动驾驶相关的软件及研发领域大幅度增强本土实力。
就在车展开幕当天,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此前,大众汽车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中科创达等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中国市场专属的智能互联、信息娱乐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围绕软件形成本土化相性较高的电动出行生态圈。
“中国市场有力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全球消费者都将从中国市场的高速创新中受益。”德国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汽车工业很多技术标准都是在德国建立的,但未来,“我们可以把面向中国的解决方案推广到全球”。
不仅是整车,零部件企业也同样在行动。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引领着全球市场的新能源及智能出行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十分重要,我们在这里提供和应用最领先的技术。”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及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主席马库斯·海恩表示,此次博世带来的智能座舱技术互动体验4.0、车辆动态控制系统2.0、190千瓦氢动力模块等多款创新产品都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由本土团队创新研发。
这家汽车零部件巨头正加速在华进行软件和电气化关键领域的前沿布局。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近日在苏州奠基,总投资额约70亿元。博世还与无锡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和商用车电动化的本土化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汽车业智能化下半场:“技术流”上位
车展的主角也不再只有“车”。本届上海车展上,汽车“朋友圈”中出现了更多新玩家——新能源板块中,宁德时代、三星SDI、蜂巢能源等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制造企业带来了电池、电驱、电控等最新技术和产品;百度、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近百家芯片、雷达、ADA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车联网、高精地图领军企业入局,参与到汽车技术与产业变革中。
“技术流”上位,进击的中国汽车产业正从电动化向下半场的智能化加速迈进。
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上海车展发布其最前沿的创新成果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瓦时/千克,兼具电池高比能和高安全的特性,将率先用于载人航空领域。“我们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执行航空级的标准和测试,满足航空级的安全和质量要求,同时还将推出车规级应用版本,可在今年内具备量产能力。”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
百度带着全新升级的驾舱图产品矩阵而来,旗舰级城市智驾Apollo City Driving Max,搭载两颗英伟达Orin X,算力达508TOPS,使用的“轻量级高清地图”比行业通用的传统高精地图要“轻”近80%。自主泊车产品Apollo Parking泊入垂直车位仅需28秒。
上海本土的初创企业辉羲智能带着最新研发的车端智能驾驶芯片、算力平台、城区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GPT模型应用等一系列产品和技术方案首次登上车展大舞台。“城市NOA功能是眼下智能出行的一大亮点,未来‘重感知、轻地图’的技术路线会更受青睐,在自动驾驶算法领域,基于数据驱动的算法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些都对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辉羲智能创始人兼CEO徐宁仪告诉记者,公司首款面向下一代城区NOA解决方案的SoC芯片计划于2024年量产落地。
作者:周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