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以专业视角为小微市场主体发声
从南京西路走到北京西路,杨成长隔三岔五都会这么走一走,为的是看看街边的小店经营情况好不好。发现南京西路商圈新出了精美店铺,他会思考网红经济如何赋能实体店;看到商圈后街一排螺丝螺母等轻工业品售卖店,他又会仔细琢磨如此有反差感的业态。就是在一次次行走过程中,他把上海的“神经枢纽”逛了个遍,也对“微小单元”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微小单元”、个体户、中小微企业,其间蕴藏着巨大能量,可以解决就业,也能激发创新活力。杨成长乐于同这些“小”业态“做朋友”,看着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抵御外界风浪,杨成长愿意以专业视角为小微市场主体遮风挡雨、解难纾困。他一次次给企业“讲道理”,让对方理解制度、收获服务;他数十年如一日发声,督促政策制定更公平公允、全面深入。“找准市场上利益关联体、中小企业痛点难点,研究出恰当的方式方法,促进金融机构的业务、服务创新,从而反哺企业,实现双向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的调研是从菜市场开始的。沿着菜场“主干道”慢悠悠踱步,左顾右盼。看到常见菜品价格涨得厉害,赶紧冲到摊位询问原因;他与大商户攀谈,也了解个体小商户的经营妙招……这些城市的“微小细胞”,构成了他钻研宏观经济问题的基础:“大”市场的流通运转,离不开“小”企业的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有着10年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常委、5年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经历,每年提交近30份包括议案提案、社情民意等高质量建言,杨成长始终聚焦“中小微企业”。别人口中“又跑出去调研了”,是他的履职常态。“必须用好自己的专业能力,搭载沟通服务的桥梁,服务更多小微市场主体,共享发展机遇。”他这样回应。
平衡“三方”关系高质量建言
在杨成长看来,作为一名经济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必须当好政府、企业、专家三方的“衔接人”,既有“点对点”的服务,又能及时“合并同类项”。
近年调研中,他听过不少中小微企业的大实话,“经营比较困难”。一方面,受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中小微企业不知如何“求救”。
杨成长仔细研究起国家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各级政府已推出众多扶持政策。他翻阅大量文章,最终结合“三方”声音提出建议:建议国家制定“一站式”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将原有各项服务进行整合,易得易解易用。他正努力将这一想法落地,在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上拟提交相关提案。
不光是平衡意见,还得横向对比研究。去年他一直在思考中小微企业如何有效贷款的问题,听闻浙江省有先进经验,他立刻赶去调研。他发现台州很早就开始实施动产抵押贷款,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评估机构,中小微企业可以将商标、专利、著作权等进行“估价”,从而获得贷款。
回到上海,他撰写了社情民意,建议学习台州经验,让上海乃至全国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都能更加畅通。“把好经验引进来,再将上海的实践推出去,对标比较、互相学习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政协委员就是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把复杂的金融问题“简单化”
杨成长喜欢从“毛细血管”探究城市发展脉络,哪怕是逛个菜市场,都能引发对于资本市场的新思考。“菜市场的菜品质量不一样,只要合理定价,商户们都能进来售卖。这运用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面是一样的道理。”在他看来,注册制在放开准入的同时强调市场退出,借助宽进宽出的竞争机制来不断提升市场活力。就像菜市场琳琅满目的摊位,注册制改革应该降低上市门槛,让更多企业嫁接资本市场,同时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保证资本市场运行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2月13日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杨成长想起曾在山西乡村的调研:许多家庭大量种植苹果,使这一扶贫产品的市场价逐渐降低,没起到应有效果。于是他为当地村民科普,推动通过从保险公司购买以期货价格为标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或者收入保险产品,从而转移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许多老百姓只是把金融当作是买卖股票的投资工具,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金融服务接地气,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家庭、服务民生”。
以往全国两会结束后,他都会抽出一段时间留在北京,逛逛胡同与菜市场,走走天桥与沿街商铺,从细微之处探寻城市发展脉搏。今年全国两会,他将继续聚焦“小微”。比如,要完善民营企业的上位法,还要关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发挥作用。“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是我的使命感。”
作者:占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