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女子不让6岁男童上女厕遭痛骂”的新闻冲上热搜,舆论场讨论是非立场的同时,也有不少观点追溯问题本质,指向对“第三卫生间”建设的探讨。
不只母亲协助小男孩,第三卫生间的现实需求量大:尤其当不同性别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因各种原因无法自理上厕时。比如,女儿协助行动不便的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父亲协助幼童女孩等。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有政协委员呼吁并阐释:“第三卫生间是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
以上海为例,国际化、老龄化程度高,对这类需求的回应直接映射着人本化、人性化的尺度。对此,市人大于立法层面给予了充分关照。今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及去年12月开始施行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分别对无障碍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建设作出规定。更具体的细则体现于沪上“千园之城”打造进程中——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加强公园绿地适老适儿设施建设及服务的通知》提出,“新建或纳入提质升级计划的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第三卫生间(带有婴幼儿护理等设施)覆盖率达100%。”
市人大代表、市绿化和市容局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张莹萍指出,沪上公共空间寸土寸金,囿于物理空间层面的掣肘,加速“第三卫生间”建设不只是空间供给、资源匹配,更要考虑后续服务及管理标准的匹配,推动第三卫生间建设循序渐进、落到实处。
提数量:循序渐进
市级公园古猗园,如厕体验是游园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园容科保洁负责人王冠飞对游客咨询中心西南侧的一处厕所颇为上心。这是距离园内主出入口最近的一座厕所,占地面积约53平方米,设有第三卫生间。
室内沿墙壁一侧,婴儿座椅、折叠座椅、无障碍设施、应叫器、儿童马桶等俱全;另一边墙设有婴儿护理台。王冠飞介绍,游园的老人、小孩多,这个卫生间使用频次高,园方提供专人保洁,1小时清扫一次。
从建设到管理,古猗园打造的第三卫生间是一个范本,但尚不能成为沪上公园的通用标准。张莹萍指出,“对已建成的公园我们要实事求是,若公园后续有改造再参照新建的标准去实施;而标配第三卫生间的新建公园特指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口袋公园和乡村公园由于用地性质问题,无法按此标准配置设施。”
空间资源紧张,是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过程中无可规避的桎梏。市人大代表施政提出,这就要求更合理地设计规划,“从需求端充分考虑进行科学布点。譬如在商场,第三卫生间可以布局在餐饮层,家庭聚餐等活动可能对此需求更大一些。”同时加强标识系统,确保每一个需求者能找到。
古猗园厕所
提质量:管理配套
空间供给外,后续的服务、管理供给是关键。张莹萍认为,诸如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本身有测评标准,后续管理能匹配,同时可纳入第三方测评,确保管理品质,“建设第三卫生间有利于整体提升公园公厕的管理水平,某种程度上它对干净卫生的要求更高。”
施政提出一种现实考量:“公园管理不像商场,是否有固定责任人?管理的标准能不能跟上?不能有空间却没管好,避免流于建好了大家却不爱用、不好用的结局。”
管理意味着成本,也是相关方打造第三卫生间的犹疑之处。
张莹萍以商场例举,运维的成效影响消费者对商场的体验感,市场能够据此调节,所以对第三卫生间的建设,建议相关方“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施政表示,使用者的认知也要有所提升,“我们不能只放在空间打造这个层面去理解第三卫生间的建设,而是需要逐个指标进阶,一点点打造标准,一点点提升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和氛围。”
作者:苏展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