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30次/分,氧饱和68%,需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下午15时,宝山区杨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岁的李阿婆被家属搀扶着来到补液室。此前,她刚在宝山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诊疗,因感染新冠导致重度肺炎需进行输液治疗。但在病患扎堆的三级医院,输液需排队5至6小时不等。无法长期站立的李阿婆因此转战“家门口”医院。
补液室护士巡视中,发现李阿婆面色较差、呼吸较快,便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值班医生。在减慢补液滴速、补氧后,半小时后,阿婆的复测氧饱和升至97%,胸闷气短症状也有所缓解。
为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资源可及度,迎接医疗诊疗高峰,宝山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放补液室,为居民提供补液服务。第一批扩充开设输液位649张,同时调配医护力量,加强补液过程中的巡回检视,做到安全用药和治疗,此后还将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容。
将补液氧疗位释放给最需要的人
氧饱和约97%、呼吸在20次/分左右……在健康指征趋于平稳后,值班医生建议李阿婆回家继续观察。但李阿婆却心有顾虑,“万一回家后停氧了又胸闷怎么办,我实在不想再排队折腾了”。
值班医生很能理解患者心态,“生怕病情反复想留在医院求一份安心,这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家门口的小医院也需高效转起来,将有限的补液氧疗位释放给最需要的人。
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贴心举措缓解患者压力。在李阿婆返家前,护士及时为她送来了刚申请好的氧气枕。“遇到紧急情况,阿婆也能安心、放心。”
为更好地满足轻症患者的氧疗需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在输液区、病房等场所设置“氧疗区”,对符合指征的感染者提供氧疗服务。血氧饱和度正常值范围95%-99%,低于95%提示机体可能存在缺氧状态,当动脉血氧饱和度<93%,则通常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及时供抗病毒药物,避免老人来回奔波
入住老人平均年龄逾80岁、其中不少还伴有基础疾病……为推动新冠重症感染者“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养老机构也是重要一环。
为此,宝山区建立健全了养老机构救治、会诊、转诊等三级医疗救治网络,并依托家庭医生落实区内58家养老机构每日巡诊制度,对老年人新冠症状或基础疾病加重时,家庭医生通过区域医联体绿色通道及时进行转诊,确保养老机构重症老年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这两天,小分子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 150mg/100mg)下沉社区后,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想到了辖区内的养老机构。“要确保符合用药指征的老人都能及时用上抗病毒药物。”相关负责人表示。
馨谊长者照护之家里,就有这样一位被记录在册的郑阿婆。她不仅年逾八旬,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在巡诊中,医生发现了老人发热、核酸检测阳性。经家庭医生评估病情、征得家属同意后,郑阿婆及时用上了抗病毒药物。发热、咳嗽、乏力、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氧饱和度也从92%(吸氧状态)提高至98%(未吸氧状态)。
“小分子药物能通过医保报销,老人和我们也不用往返大医院来回奔波,”老人家属这样点赞。
一人一方、对症下药,将更多患者留在社区
从扩充的补液室到库存不断的药房,充足的医疗设备、药品,让居民定心在家门口医院诊疗。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如何为这支奋战在一线、扛住分流重责的医护队伍武装起成熟系统的战疫经验和方法。
昨天,《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刷屏,被奉为“最及时的基层新冠诊疗操作实用指南”。其中,关于“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也有描述,并针对不同症状对症给出指南。譬如,普通发热病例,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重症病例,应重视肠道管理,肺肠同治,如采用生大黄、宣白承气汤、大承气汤等进行口服、鼻饲或灌肠。
事实上,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和特色,宝山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防疫特色门诊,分别对症老年人、儿童易感人群等提供扶正抗疫方、成人预防方和儿童中药代饮方,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作用。
在淞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款中药御正方成了社区居民口口相传的预防方。家住淞南五村的汤建敏阿姨是医生标注的重点人群。她不仅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更伴有严重的膝关节,平时行走不便。这一天,她焦急地告诉家庭医生颜利华自家隔壁邻居不幸“中招”,而自己也有流涕等症状。
“阿姨你不要着急啊,等我门诊结束就来看你。”电话中,医生温言相劝。等门诊结束,颜利华便急匆匆地带着配好的御正汤、力比得和清咽滴丸等药赶赴汤阿姨家中指导用药。
此后的48小时里,汤阿姨家人陆续“中招”发烧。心焦的汤阿姨打了8个咨询电话,有时半夜,有时凌晨。而电话里的颜医生每次都耐心宽慰,并传授了不少防疫知识。“我是家里最后一个中招的人,但庆幸的是只有轻微的咽痛症状。” 如今,汤阿姨与家人都已康复。
“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争取将更多患者留在社区。” 颜利华说。
作者:王嘉旖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