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生帮于涛氧疗
感染转肺炎挂水的第三天,66岁的新冠感染者于涛终于不必再挤三甲,排见不到头的长队了。
黄浦区外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社区医生帮他挂上从三甲医院带来的静脉输液袋、戴上鼻氧管。氧气瓶咕噜噜冒着泡,一旁的空气净化器大功率运转,于涛的血氧饱和度回升至97%。
“如果社区医院有处方药就更好了。”他道出心声。
兜住防重症的第一线,是社区医院的首要任务,同时也对社区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怎么回应“于涛们”有关处方药的期许?这两天,社区卫生中心收到黄浦区“医疗联合体”上级医院下发的常规处方清单和用药指导,医务科长张建敏说,“我们用药有底气了!”
位于宁波路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二楼,临近中午,能容纳16把输液椅的房间暂且只有于涛和陪在旁的女儿。
3天前,于涛的血氧饱和度降到90以下,被送至三甲医院急诊,却足足等了6个小时才挂上水。
于涛罹患肺癌叠加各种基础病,排长队实在熬不住。听闻社区医院这两天开放了输液室,女儿立即拿上处方笺和药物,把父亲送回这里。
于涛在社区医院挂水
为分流二、三级医院病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接诊流程。张建敏说,“比如对要求输液的患者,社区医生对处方、用药等仔细把关,而后开具转诊单,护士据此进行后续治疗。”
用药安全是关键。张建敏举例,上级医院下发的指导清单中,有一则口服处方,备注了激素使用的时机,以及何时使用抗凝等,“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早期使用小剂量激素对预防重症很有效;同时,根据上级医院的处方,我们也研究了替代处方,还对药物供给开辟了紧急调用渠道,简化流程。”
“通过上级医院的指导,熟悉用药有助于我们早干预、早治疗,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轻症变重症的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许松涛说,“病人放心,我们也安心。”
四楼病房,原本有4张床位,送氧管道齐备。“如果输液室满载,我们会在这里启用两张床位,保持室内通风,防止交叉感染。”楼层走廊尽头,两间供医护人员休息用的房间也被列入“征用”,“医护可以马上搬走,随时腾挪为诊治使用。”
“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社区医院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之前主要是缓解配药压力,现在到了防重症的关键时刻,无论是承接输液还是通过早干预减轻对二、三级医院的压力,都要求我们随时扩容增能,为生命赢得更多宝贵时间。”许松涛这样说。
作者:苏展
摄影:苏展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