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王老伯发烧了。他患有基础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烧,是大事。老伯心慌,饭菜不香、茶不入味;生怕感染新冠,他诉求强烈:要去大医院!
王老伯是黄浦区外滩街道中山东一路居委会的重点关照对象:高龄、日常需要保姆照顾。应急联络员当即把他的求助信息发到街道建立的“医疗保障群”,不一会儿,签约家庭医生回复:马上线上问诊,研判老伯是否要送医。
眼下,应对新冠感染者就医压力,沪上优化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初见成效。不过之于“王老伯们”,还关乎对高效使用医疗资源的研判。
“通过医疗保障群,一来方便家庭医生对接居民需求,减少不必要就医;二来若遇居民需紧急就医,打通医疗资源渠道,实现向上分诊。”外滩街道社区服务办王舒说。
除了低烧,王老伯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家庭医生就此建议,“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就诊配药,先对症下药观察情况。”
老伯服用了退烧药,身体状况稳定,心情也平复下来。眼见少了一趟伤筋动骨地折腾,身边人都舒了口气。“老人一动不如一静。”中山东一路居民区书记何毓说,“如果不明病况,急吼吼往大医院跑,先不说送医难度大,还极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对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这种机制有利于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一方面减少老人们感染的风险,也缓解区、市级医院医疗资源压力。”王舒这样理解。
外滩街道的“医疗保障群”延用自今年3月,由街道下辖17个居民区负责人、签约家庭医生、街道以及相关医护人士组成。居民的求助信息甫一发群,家庭医生会迅速跟进线上问诊,根据病情程度建议去哪一级医院治疗。
在外滩街道下辖的社区,王老伯式的焦虑不是孤例。最近,有老人会因为基础疾病的药吃完了发求助信息,咨询能否多开点药,“平常老人自己能够处理,这个阶段心态上会有一些紧张,另一方面也怕去配药被感染。在我们人手够的前提下,会安排家庭医生安慰老人,解决需求、舒缓心情。”
眼下,“120”及整个院前急救体系迎来“大考”。对居民最急需,王舒表示,理想状态下,医疗保障群相关成员帮助对接急救以及医疗资源,通过机制化运作,让向上分诊实现定点、高效。
何毓注解,尤其对于老人,“如果资源能够对接好,就能少受罪许多。”
作者:苏展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