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荣急得哭了。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落在人口最稠密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地方。前些天,高峰时期一天先后有3800人次前来就诊,而这里190余名医护超半数被感染。作为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彭德荣既担心药物储备跟不上需求,同时也担心医护身体状况,也难免慌了神。
但再难,也要想办法。
社区医院发挥分级诊疗重大作用,就是为二、三级医院救治危重病人“拼”出时间与空间。因此,“损兵折将”情况下,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从流程和机制上找突破,通过成立数支灵活机动的小分队,“扛”下艰巨的“看家护院”任务。彭德荣说,“从数据看,这些天社区医院门诊量超过了区域内三级医院,说明市民对社区医院依赖度高,愿意到社区医院来看病。我们要为社区居民创造放心、方便的诊疗环境,想尽办法在社区照顾好老百姓的需求。”
由于前期处置及时得当,这两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就诊量已回落至1400人次左右。而随着部分医护人员康复且核酸转阴,他们一刻不曾休息陆续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后勤人员支援药剂科,保证药品周转不断
先从药剂科入手。“社区医院药品配备必须落实到位,将发热病人在社区解决好,才能避免二、三级医院出现挤兑,把应急的医疗资源留给真正有需求的危重症病人。”
就在上周,因为发热患者数量激增,又叠加慢性病患者囤药需求,药剂科最早受到冲击,10名坐班药剂师先后“中招”,最严重的一天,仅余4人坚守岗位,而彼时门诊数量却冲上高点,达到一天3800人次。
每天准时抵达的药物配送车,成了最好的安慰。特别是解热镇痛类药物的配给,近日明显向社区倾斜,做到了每日补给不断,从而确保医院能时时保持2至3天的药量储备。
发药环节决不能出差错,医院安排后勤人员支援药剂科。得知药剂科人手严重短缺的情况后,负责药物配送的医药企业调配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连同药物一起送来医院,协助承担辅助性工作,缓解了药剂科周转难题。
彭德荣也带有些遗憾地说,他看到拆包装散售退烧药的新闻,不过拆药意味着涉及到录入电脑药库、复印分发说明书等多个环节,人手实在紧张,中心尚没能拆包分售。
这两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均就诊人数回落,超半数是慢性病患者配药。“也说明相关科普宣传到位,很多人不再焦虑慌张,更多人在咨询社区医生后,选择在家科学服药、休息康复,也不再来挤社区服务中心了。”
抽出5支送苗小队,上门服务减少集聚风险
“老年人体征反应差,有时只有通过测血氧才能发现问题,这要求我们基础工作做扎实,真正发挥社区医院的兜底作用。”
不久前,全市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对辖区内老年人口情况做了新一轮排摸。以彭浦新村街道为例,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静安区属于最多,约3.62万余名老年人按照患病情况,被分为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细致记录了每位老人是否有基础疾病、放化疗、冠心病、慢阻肺、免疫功能缺失……
如今,这些资料成了社区关怀老年居民的重要抓手,也是社区医院基础药物库存和老人前来就诊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医生正确适量地放大处方量,叮嘱病人“少跑医院也就是减少感染风险”。
诊疗中,针对出现发热等症状的老年患者,医生会根据过往病史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判断,“血氧降低,则联系二级医院经绿色通道立即转诊,应对奥密克戎毒株,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机制进一步强化了。”
在人手极为紧张的当下,还有5支送“苗”上门小分队活跃在社区。作为高风险易感染人群,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需求量近日逐渐增多,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出10名医护,为不便出门的老人提供上门打疫苗服务,筑牢社区免疫屏障,也减少老人挤医院带来的风险。
11个分站点化身“前哨站”,社区医生线上线下同步
“患者就医诉求除了配药还有心理上的,有人打进医院热线电话便焦虑地不肯挂电话,医生常常要用专业知识抚平他们的焦虑,这也是基层大量工作的一部分。”
一夜未眠的潘晓烨医生,发现自己过去24小时一共接听了190个热线电话和互联网诊疗。“比起以往,数十倍地增加”。
作为社区医院的服务延伸,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视频诊疗,免去现场排队等候,上周起互联网医院诊疗时间延长至午夜,另外还有24小时热线电话可以拨打。
电话那头,一位古稀老人,拿出七八种药反复询问发烧后该吃哪种、有什么副作用、如果不能降体温怎么办……始终不愿挂掉电话,潘晓烨一遍遍耐心地答,结合老人病史将每种药的用量、副作用解释得清清楚楚。
此外,在3平方公里的街道辖区内,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拓展了11个分站点,有的深入居民小区,有的坐落于马路边。近日,这些站点都紧急“扩容”,既是发热门诊前哨站,也能在这里接种疫苗、就近配药,“站点配备充足,居民从家里出来走几分钟就能配到药。”
作者:周辰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