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罗绮雯,女,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社区咖啡馆欧邑小站90后主理人,爪盟星流浪动物关爱主理人、社区微更新艺术人及设计师,长期从事公益活动。2022年,入选团市委“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选树宣传活动名单。
邀请艺术家为作品录制语音故事,将其制作成二维码贴在画框上,再排列组合,用心呈现出每一张作品的风格与特质……这是罗绮雯的工作日常。
近日刚刚入选团市委“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选树宣传活动名单的她,毕业于常春藤名校、主攻建筑学,却辞去了外企的高薪建筑设计师工作,以自己的公益理想扎根社区。她主理的欧邑小站社区咖啡馆,承载起欧阳社区本土文化传播、思维创意碰撞、邻里关系促进等功能,她用奋斗的青春筑梦高品质社区共享空间。
建筑师转型咖啡馆主理人,在社区触碰“有趣的灵魂”
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罗绮雯成为一名建筑师。定居上海老龄化程度颇高的虹口区后,热心公益的她在工作之余经常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为老年人举办知识科普活动。渐渐地,她发现,从活动招募到内容发布这一系列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便捷,但缺少了那份专属于公益活动的情感联结。“我更需要一个线下的空间来凝聚起更多的人、信息和故事。”罗绮雯说。
上海,是全球拥有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从传统消费功能到新型社交功能的转变,为城市生活的交往互动提供更多可能,这也是咖啡馆成为时下热门休闲场所的重要原因。彼时,社区咖啡馆的概念,从她脑海中浮现:能不能以咖啡馆为载体,开设一家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社区会客厅?这一想法,与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一拍即合。今年1月,社区公益活动的承载地——欧邑小站HLAB COFFEE咖啡馆正式开业,罗绮雯成了主理人。她表示,相较于商业型咖啡店,欧邑小站更多聚焦社区事务和公益服务,致力于为居民们打造一个专属社交空间,让大家能触碰更多“有趣的灵魂”。
为了给社区居民每次路过小站都保有一份新鲜感,罗绮雯给自己定下了每月定期更换公益展览,呈现流动式社区艺术盛宴的“小目标”。对于每一场展览,她都用最纯粹的公益之心和艺术策展的商业化标准认真对待。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汇聚起社区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居民。他们分享彼此的人生经验与感悟,诉说着一个个平凡而动人的故事,罗绮雯让一段段历史记忆在欧邑小站流淌、传承。
营造社区最具特色的物理空间,点亮居民心中的“灯”
除了定期更新的公益展陈,罗绮雯还为附近居民提供雨伞、电钻、轮椅等十种日常生活工具的借用服务。自助填写借用表格,当天取用、当天归还,爱护工具、遵守使用规则,以便下一位借用者再使用。还有不少居民将家中的闲置好物交给罗绮雯,来到店里的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其它物品进行交换。居民自发的社区旧物交换角,由此形成。在罗绮雯看来,居民们交换的不仅仅是物品,还有旧物背后故事的延续。许多原本互不相识的居民,通过在欧邑小站参与社区共治共享成为了真正的好友邻。
在其它咖啡馆,人们或许不会随意跟身旁的陌生人攀谈。但走进欧邑小站,客人们会自然而然地跟其他人或咖啡师聊起自己的生活近况。社区咖啡馆是全球在地化的产物,欧邑小站已成为欧阳街道居民们参与社区事务交流和自我展示互动的重要场域。罗绮雯用40多平方米的物理空间,打破了邻里沟通的“墙”,点亮了居民心中的“灯”。
退休多年的王阿姨对智能手机的功能操作尚未完全捉摸透,因子女工作繁忙,能够教她用手机的时间少之又少。如今,欧邑小站成为了王阿姨学习玩手机的“社区课堂”。“我可以随时进来和他们说说话,店里的年轻人教我很多现在新潮的东西。”王阿姨说。像王阿姨一样居住在欧阳街道的老年人还有很多,罗绮雯在小站中举办的邻里议事、居民茶话会等活动,恰好弥补了老年人白天闲时的空缺。“我们是日间营业的咖啡馆,但有居民说这里像深夜食堂。我们给居民带来情绪价值,让他们的退休生活更有质量,让社区更有温度。”罗绮雯说。
未来,罗绮雯希望将欧邑小站打造成社区文化的聚合点,以创新的公益形式,为居民们讲述更多关于欧阳街道的文化与历史故事。
作者:刘佳媛 单颖文
视频:刘佳媛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