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主题。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化成就举世瞩目,有目共睹。特别是最近十年,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城市服务功能持续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上海,承载着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时代使命,一直在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之路,这是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也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一、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问题,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也为我们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城市化的支撑与融合,就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为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巨大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上曾有一番重要论述:“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这段论述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理解中国城市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意义。
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我们城市化的方向。我认为,我们的城市化是在超大规模和超常规速度下的高质量城市化;是以人为核心,人人享有城市化发展成果的城市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兼顾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城市化;是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化,是融入现代元素,也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城市化。
二、中国式城市化必然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城市化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清晰,但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
这些问题考验城市发展,特别是超大城市发展。超大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战略地位决定其承担的责任、面临的挑战都是巨大的,超大城市是各种安全问题的汇聚点,超大规模性带来的城市治理难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未来,我们的城市化要思考发展的路径,更要看到城市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从城市运行涉及的各行各业看,最近10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投入越来越大,新技术、新机制不断涌现,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安全生产的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从大趋势上看是减少的,城市安全的可控性总体看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波动性依然非常明显。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城市发展中各种风险源、风险点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使小的矛盾风险挑战发展成大的矛盾风险挑战,局部的矛盾风险挑战甚至发展成系统的风险挑战。
安全是人的基本诉求,人民至上,我们的城市化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立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的理念,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坚持发展与安全一体推进,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城市建设、运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今后推动和实现城市化的进程中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贡献中国城市样本。
三、构筑新安全格局,让城市更繁荣 更美好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城市的繁荣和美好创造条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提升能力。
构筑新安全格局,必须进一步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往往是跨领域、跨行业的,事前预防和应急处置很难靠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独立完成。大安全大应急的管理框架,要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创新机制,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不同主体的作用,人人为安全发展做贡献,人人享有城市安全的成果。要探索采取工程措施、城市体检等多种措施,激发各类市场力量参与,鼓励市民争当安全啄木鸟贡献金点子,形成安全没有局外人、共建共治靠大家的局面。
构筑新安全格局,必须系统提升城市风险防范能力,要在早预警、早行动上下功夫。未来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面对超出原有认知和固有经验的未知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早预警、早行动,是应对这类挑战掌握主动权的关键。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是提高防范能力的题中之义,也是管理难点。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夯实监测预警的基础,但风险发现能力还要不断提高,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构筑新安全格局,必须着力提升保障能力。未来城市安全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极端性越来越强,我们要警惕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极端暴雨、极端高温这样的灾害带来的危害涉及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常带来系统性影响。这些灾害类型虽然不同,但都对我们的保障能力提出了共性的要求。
这样的保障能力由整个社会系统构建,考验各部门、各系统的协作能力和平战转换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对各种极端灾害的承载能力已经大大提高,有基础、有条件,但突发事件发生时,也常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从运行管理角度看,将原有的、不同的管理系统快速、同步切换,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在第一时间有效应对。
构筑城市发展的新安全格局,是由我们面临的挑战的复杂性、极端性、不确定性决定的,就像二十大报告所说,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我们必须认识到唯有夯实安全之基,才能保证我们城市更繁荣,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作者:孙建平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