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城市,不只是人口集聚、楼宇集合的都市聚落,更是日益成为人们实现梦想的舞台、创造价值的场所、寄托心灵的家园,承载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界城市日,是联合国设立的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首个由中国政府发起的国际日。2014年世界城市日首届全球主场活动在上海圆满召开并宣布正式启航,八年后的今天,承载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再次回到始发地上海。
经过多年的发展,世界城市日已经成为各国分享城市善治经验、共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它像是一个窗口,让世界上更多城市了解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成就,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和借鉴,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话语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今年世界城市日主题为“行动,从地方走向全球”,旨在呼吁全球城市积极采取行动,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世界城市日的发起城市,上海在这一全球舞台上的全新“回归”,意义非凡。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为我们城市的未来发展明晰了方向与路径。
这几年,上海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人民安居宜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城乡建设、城市品质、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
从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全面完成,到老宅加装电梯不断提速,从把早餐作为“工程”暖胃又暖心,到托育服务托起“最柔软群体”……一项项民心工程的推进落地不仅与每一个人直接相牵,也在为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的建设和治理探索着新的路子。
一座城市的风范和气质,更体现于细节安排中呈现的深刻内涵。从梧桐树下的微更新街区高安路、南昌路,到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滨水空间,上海坚持创造优质的、卓越的空间,用更具人文气质的生活环境,让人在城市中也可以实现“诗意栖居”。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正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前昨两天,上海“母亲河”苏州河再次化身为最有魅力的赛道,人们跟随着一艘艘赛艇,沿着长长的岸线感受城市的澎湃活力和深厚底蕴。作为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无疑应当借助此次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的“回归”更好地向世界讲述这些生动的上海故事,分享人民城市建设经验,为世界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而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城市也必将锚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绽放更多光彩,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光明前景。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钱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