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桥正对大内御街……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日前,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的胜景随着河南开封州桥遗址巨幅石雕祥瑞壁画的出土再现,海马瑞兽、飞鹤、祥云生动自然,栩栩如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表示,此次出土的祥瑞壁画与文献记载高度吻合,再现了北宋东京城繁荣恢弘的历史场景,展示了宋代精美绝伦的建筑雕刻艺术。
北宋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
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是开封城市中轴线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的地标性建筑,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因“正对大内御街”,又名“御桥”。后经金、元、明修缮、改建使用,至明末被黄河洪水灌城后的泥沙淤埋。
2018年至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州桥与汴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截至目前,遗址共完成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发现各类遗存遗迹117处,出土瓷、陶、琉璃、玉、金、银等各类文物6万余件。令人惊艳的是,宋代堤岸巨幅石雕祥瑞壁画。
宋代堤岸石壁上,雕镌有海马、仙鹤、祥云等,一匹海马、两只仙鹤环以祥云为一组,两岸各发现三组。纹饰通高约3.3米,已揭示的南岸壁画长约23.2米、北岸壁画长约21.2米。州桥石刻雕刻于宋代中晚时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代表了北宋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
填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空白
州桥遗址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周润山介绍,推测单幅壁画总长约30米,桥东西两侧四岸壁画构成百米长卷,总雕刻面积将达400平方米。巨幅石雕祥瑞壁画由多组石头组成,每块石面上都有自己的编号。由于壁画规模庞大,难以整块安装,工匠通常先雕刻再组装。编号的目的是让工匠知道每幅雕刻的正确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拼图。
州桥遗址中的桥摞桥、路摞路,是开封形成立体叠压型城市“城摞城”奇观的真实再现。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三营介绍,目前发现的州桥为砖石结构单孔拱桥,是明代早期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而成;桥体上,明代晚期金龙四大王庙遗存及民房屋舍清晰可见。
考古发掘表明,州桥东侧汴河遗址自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已经较为清晰。在河道底部发现有部分木板,疑似沉船。目前,遗址清理和保护工作尚在进行中。
刘海旺认为,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大运河历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作者:付鑫鑫
图片:河南考古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