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的种群数量由1981年仅存的7只到现在超过7000只,栖息地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昨天,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浙江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启动仪式暨朱鹮保护研讨会”在浙江湖州德清举行,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朱鹮南方种群重建以及朱鹮保护恢复展开深入讨论,并见证“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迈入新征程”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东方宝石”,曾遍及东亚大陆和西伯利亚。进入20世纪后,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认为在野外灭绝,成为世界性濒危鸟类。2008年,浙江省林业局在德清县开展朱鹮易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工程,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德清县大力实施人工迁地保护和野外种群重建工程,攻克了饲养、繁育、野化等技术难关,建立了第一个南方种群,现有种群达669只、野外种群达287只。德清成为全国最大朱鹮人工繁育种源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德清经验。如今,德清朱鹮在西溪湿地成功实现异地放飞,南到钱塘江,北到太湖,东到京杭大运河,整个浙北地区均有德清朱鹮野外种群的身影。
会上,位于下渚湖的浙江省朱鹮抢救保护基地分别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签订了中国南方朱鹮种群重建合作,进行朱鹮野外放飞和种群繁育。此举将开启朱鹮保护的新篇章,重建中国南方朱鹮种群,填补朱鹮中国南方历史分布区,让中国南方再次成为朱鹮自然栖息地。
“我国朱鹮保护经验为全球朱鹮及其它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保护和野化放归提供了中国方案,被誉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司长张志忠表示,朱鹮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正向纵深发展,日本、韩国在我国的帮助下建立了人工和野外种群,朱鹮已经成为中国的生态名片、文化名片、外交名片。
作者:刘海波
图片:谢尚国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