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供应链成本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部分医药企业正在针对供应链总成本上升等痛点,对供应链整体战略及运营布局进行调整升级,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当下供应链转型的首要目标。
毕马威最近通过收集、分析供应链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进行供应链转型升级综合评价,并借鉴国内外成功转型经验,提出我国供应链转型升级新路径,发布了一份关于生命科学、医疗产业链的白皮书。
毕马威中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于子龙认为,对于高新科技产品,短期内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是最为关键的选择。高新技术产品的供应链核心要素相对最为复杂,企业除了考虑必要的产品质量、生产和运输效率、原材料质量及成本影响因素外,供应链选址国家当地的教育水平、劳动力规模和素质、制造经营管理水平、工资水平、基础设施质量、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相对地理位置的集中度等因素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就单个企业而言,自身的脆弱性或韧性与供应链运作息息相关,取决于其在监控风险、实施缓解策略以及建立业务连续性计划方面的成效。企业需要积极考虑需求规划、供应商网络、运输和物流、财务状况、产品复杂性等因素,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战略风险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供应链转移计划对自身的冲击。
供应链转型除了考虑上下游的协同及贸易条款的适用性,也是一次企业自身价值链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还将涉及整体战略及运营布局、税务层面规划、ESG、财务模型等多重考量。
从整体供应链战略及运营布局的角度,由于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企业在供应链选址时,需要积极考虑需求规划、供应商网络、运输和物流、财务状况、产品复杂性等因素,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供应链战略风险规划,才能更好地应对当下全球供应链成本结构已经发生改变的大环境对自身的冲击。
从税务规划角度,在供应链转型落地过程中,选址和税务效率息息相关,生命科学行业作为需要高研发投入的赛道,对投融资有很高需求,有效的税务架构将为企业带来融资的便利性及未来潜在重组的税务成本的优化。在转让定价的再设计及整体税务效率层面,还涉及海外税收抵免、各地税收优惠政策(所得税及流转税)、对外付汇的影响等。区域性乃至全球供应链的转型如果得当,将会是一次助力而非仅仅是应对困境,而衡量得当与否的因素中,业务、关务及税务效率的优化始终是关键方面。
从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角度,着眼整个价值链的低碳发展,对制造和供应商碳足迹的重新评估将帮助生命科学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生命医药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汽车制造业还要高,更好地面对环境、社会及治理(ESG)问题,有助于生命医药企业挽回、维持或提高其声誉。ESG当中以环境问题的解决最为迫切,药品生产会产生巨大的碳足迹,将药品从工厂分发到患者手中的过程也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当安全性、可持续性和敏捷性均显现在风险雷达中,生命医药企业开始寻求更为就近的市场,建立供应链弹性、确保供应链安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财务模型分析角度,为了保证生命科学企业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有效控制供应链成本,应全方位建立财务影响分析的模型,为供应链转型方案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提供支撑。这一模型应囊括诸多因素,例如计划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资本性支出种类,金额和建设时间;选址国家/地区的劳动力规模,劳动素质和人工成本;供应链转型成功后带来的额外市场份额和收入,以及转型后由于ESG评级的提升而带来的长期效益,比如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等。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