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202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考古工作重要进展情况。
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为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发现汉代建筑遗迹,出土大量封泥、简牍,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开封城市历史沿革的一个缩影,对研究北宋东京城的结构布局、大运河历史文化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对保护传承黄河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浙江温州古港遗址发现了古城水、陆城门建筑遗迹和码头、道路、栈道、干栏式建筑、水井等遗迹,规模庞大、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生动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滇国相印”封泥。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是一处周代至秦汉时期的大型遗址,与北部约700米处的石寨山滇文化墓群有密切关系,2019年曾出土一枚“滇国相印”封泥。2021年以来,国家文物局支持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泊所遗址中的上西河村西南地点、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
“通过考古勘探发现地下保存十余处台地与河湖沉积,年代从先秦时期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2021年至2022年的考古发现以汉代遗存为主,其中上西河村西南地点揭露出1段道路、2处疑似建筑基槽的遗迹与1处河道遗存,道路宽8-12米,路面由碎陶片、小石子铺砌;道路南、北两侧均发现疑似建筑基槽遗迹,基槽底部有红烧土烧结面,整体结构尚不清楚,附近区域出土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介绍。
在河道废弃堆积中发现500余枚封泥,其中官印封泥有“益州太守章”“同劳丞印”“建伶令印”等,涵盖了汉代益州郡24县当中的18个地名,私印封泥有“宋虞之印”“君冯私印”等。
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18号灰坑中发现简牍,初步清理200余枚,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建伶县”等文字,主要反映了当时行政与司法制度内容。
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为寻找西汉所置益州郡的郡治提供了线索,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综合:国家文物局 云南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