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有实其积”第14场捐赠仪式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初心讲堂举行,中交上航局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捐赠了今年1月2日“光荣退役”的耙吸挖泥船“劲松”轮(后改名“航浚4001”轮)的船舶模型、铭牌原件、图纸原件和船舶老物件。
中交上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柏欢,纪委书记方君华,中交上航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工作部部长范中发,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霖,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党委副书记汤匀,副馆长周峥、徐云根,出席本次捐赠仪式,仪式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周峥主持。
对许多人来说,“耙吸挖泥船”是一个陌生词汇,但没有它的助力,就不会诞生现代化港口和航道,更难以诞生港口与航道串联起的贸易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说,疏浚作业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劲松”轮,其名出自毛泽东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1968年为整治长江口拦门沙,由江南造船厂为上航局设计建造的耙吸挖泥船,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耙吸挖泥船,见证了大型疏浚装备国产化的崛起之路,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轮国造的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上世纪70年代末,“劲松”号更名为“航浚4001”轮。
“劲松”轮船长115.5米,船宽18.4米,航速11.5节、排水量11700吨、最大挖深25米,总吨位5471吨。“劲松”号一交付就投入到长江口南槽航道、北槽航道的试挖任务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长江口正式开挖人工航道。1975年6月,在“劲松”号全力疏浚下,北槽航道全线打通7米水深,实现了长江口航道由自然航道到人工维护深水航道的跨越。此后,为适应日益增加的施工需求,“劲松”号先后经历3次技术改造,参与了国内大多数沿海港口航道的建设。
“今年1月,‘劲松’轮光荣退役后,就把一些有纪念价值的老物件拆了下来。”“航浚4001”轮曾经的轮机长吴士国今天也来到仪式现场。吴士国看着风速仪、舵角指示仪、六分仪这些老物件倍感亲切。他告诉记者,现在的疏浚船舶装备升级得越来越智能化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港疏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霖介绍,如今唱主角的新一代智能化耙吸挖泥船——“航浚6009”轮,搭载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疏浚控制系统,具有全球无线航区航行能力,自动化程度高,节能、环保效果好。
捐赠仪式上,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与中交上航局党委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教育基地、基层组织共建、精品党课共育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党建引领、文化共建的方式,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中共一大纪念馆不仅要讲好建党故事、革命故事,也要讲好祖国建设发展的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信念。”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自“有实其积”活动举办以来,社会各界热情踊跃捐赠了各类藏品。一些央企、国企则将代表自身行业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载体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
作者:张晓鸣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