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一些人工智能(AI)的应用已经让我们感到惊叹,而这只是旅程的开始。”今天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全体会议上,硅谷知名天使投资人,领英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对AI的未来给出了一个预判:AI听起来像是所谓的时髦,但是AI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将影响到每个行业。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构经济活动各环节的重要推手。上海也在坚持“以虚强实”的发展导向,通过AI赋能百业,激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AI与产业发展互为推动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表示,人工智能正处于小范围验证向规模应用过渡的关键转折点,技术红利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变现,未来仍需解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工程化落地挑战,持续深化大算力、大算法、大数据融合,探索通用智能新路径。他预计,三到五年时间内,AI可以实现突破,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和应用渗透。
在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网络总裁柯曼看来,通过AI连接整个价值链,人们可以消除阻碍创新的孤岛式的人工流程,“在数字网络的新时代,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发挥AI的优势,充分连接上下游,释放潜力是关键。”
根据余晓晖的观察,AI的赋能作用正在逐步放大。他举出了工业制造和医疗两个案例:在工业方面,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已经可以帮助解决高复杂度的问题,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还有一个赛道就是医疗,智能辅助诊断以及智能监护、智能康复、智能中医诊疗等已多点开花。
AI为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的同时,产业发展需求也在反向成为AI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推动力。
“AI在不同行业里的应用其实是由很多技术融合共同往前推动的。”蚂蚁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安全官韦韬表示,例如AI大模型对于数据的依赖非常强,其中就会涉及到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等问题,相关的核心技术必须同步向前迭代,才能更好支持产业互信、推动价值创造。
以应用促进创新是最大优势
在产业会议的场外,张江科学会堂化身超级元宇宙场景,展现超写实数字人技术体验、元宇宙数字资产生成引擎体验等众多元宇宙的落地应用。
“以应用促进创新,这是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最大优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给出的建议是:要以大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大数据资源为基础,鼓励企业、高校、用户、科研院所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加快推进技术孵化和应用落地,以应用和产业反哺技术进步,建立良性循环,紧抓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的机遇,在有效应用和供需对接中培育大市场,孕育新动能。
眼下,一个更为宏大的应用场景正在张江蓄势待发:“张江·未来之城”的构想今天首度公布,张江中区4.1平方公里的范围将打造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的先导区,以“未来交通、未来医疗、未来生活、未来金融、未来制造”五大超级场景为牵引,搭建十大集成开放式创新平台。
据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介绍,该先导区将围绕“一岛”(人工智能岛)、“一堂”(张江科学会堂)、“一座城”(张江科学城),集中构建“未来之城”的数字化承载空间,“随着技术的迭代和进步,我们将把这4.1平方公里的数字城市当成一个场景去不断打造。在建立一个数字底座的基础之上,每年导入更多的垂直场景,运用更多垂直场景的相关技术产品,进而不断融合和升级。”
让AI与元宇宙加速融合
元宇宙是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当仁不让的“主角”,这一点从大会主题——“智联世界、元生无界”中便可见一斑。这也是今年上半年上海密集发布元宇宙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后,首次向全球展示自己在元宇宙领域的探索和能力。
在今天的论坛上,《元宇宙产业图谱》和《上海市元宇宙标准体系》正式发布。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界各方单位发起成立的“元宇宙创新探索方阵”也宣布启动,未来将支撑政府决策、推动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由一批人工智能前沿系列创新产品组成的元宇宙“北斗七星”闪亮登场,包括张江芯在线(芯片在线设计工具)、壁仞科技的首款通用GPU芯片BR100系列、秉匠科技的黑洞引擎3.0、岱悟智能的Stereye Polar手持三维扫描机器人、叠境数字的数字孪生城市、影眸科技的超写实数字人、一造科技的元宇宙3D打印机等。
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是,在元宇宙全球热力值直线上升的当下,AI与元宇宙的融合是必然的结果。到2025年,上海的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有望达到3500亿。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