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浙江丽水青田县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迎来了一批“尊贵的客人”——精心呵护了59天、4只父本母本为纯野生的瓯江幼鼋(yuán),相继从孵化箱中破壳而出。这是浙江全省首次进行人工孵化!
鼋是—种古老的珍稀生物,在自然界里已生存了1.75亿年,可与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相提并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远比大熊猫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在神话传说中,鼋还是龙的第六子,又名霸下,喜负重,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看着通体为棕色的幼鼋在装有水沙的盒子中爬来爬去,活力十足,作为鼋的“大家长”,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站长叶承义终于如释重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们昨天就看到保温箱里的鼋卵有破壳的迹象,一刻也不敢马虎,对这批鼋卵进行了重点看护。经过漫长的等待,今天凌晨1时36分40秒许,第一只幼鼋终于破壳出来了,背甲长5厘米,重13克,已经孵满59天,算是足月出生了。”
今年7月4日,增殖放流站的雌性鼋龟“贝贝”产下29枚鼋卵,为了保证野生鼋的自然孵化,其中6枚留在了增殖放流站的控温车间内进行孵化。在首批的6枚鼋卵中,有5枚鼋卵发育正常,进入孵化观察期,另外1枚鼋卵存在发育畸形、孵化缓慢的问题,工作人员对其进行隔离孵化,每天进行细心护理。叶承义解释,鼋卵的孵化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高,一旦温度、湿度不达标,容易造成鼋卵异常发育。一般采用的是自动控温,温度稳定在30℃左右,湿度控制在80%左右。
2000年,青田县成立了全国至今唯一的鼋省级保护区。自2015年6月起,先后有两只瓯江鼋由青田鼋保护处寄养在浙能滩坑水电站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
近年来,青田县高度重视瓯江鼋的保护,积极与珠江水产研究所、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能北海水电公司合作,开展鼋的人工驯养工作,建设石门洞鼋核心保护区、高市乡鼋栖息沙滩和巨浦乡滩坑增殖放流站等,为鼋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优良的自然环境,逐步增强人们对鼋的认识以及保护意识。
接下来,青田县将依托林长制体系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外业调查,摸清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建立青田县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压实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推动实现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编辑:付鑫鑫 刘海波
责任编辑:蒋萍
综合:丽水发布 青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