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晨光中的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累计达86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至42%……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扩大)举行代表分组会议,讨论评议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纷纷表示:面对困难挑战,上海付出了超常规努力、拿出超常规举措,经济运行总体呈现较强韧性、较大潜力。
面对全年主要目标,如何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代表们认为,既要紧抓经济发展“动力源”,也要回应民心民声“最紧迫”。一方面,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回补;聚焦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同时,扎实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把“两旧一村”改造等紧迫任务办实、办好。
抓住核心支柱,激活经济发展“关键引擎”
评议现场,“韧性”一词被反复提及。今年6月、7月,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5.8%、16.1%。“连续两个月实现了逆势两位数增长,这个成绩很不容易。”市人大代表陈猛仔细比较了各行业数据,发现以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反弹最快、韧性最强。他进一步分析,作为长周期行业,制造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耗时耗力,夯牢基础设施,也就抓住了主动。
图为松江区G60科创云廊
多位代表把目光聚焦在高端制造业的“明珠”——集成电路。他们一致认为,上海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下一步,如何更好粘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聚力发展是重点。他们建议进一步挖掘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潜能。譬如,充分放大政策红利,将洋山特殊综保区内的集成电路产业物流分拨配送中心,打造成为重要枢纽节点。
“抓住了核心支柱产业,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今年1月至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提高到42%。在市人大代表洪程栋看来,“战略”一词的指向,正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应对超预期困难挑战时的超强定力。“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起势回稳也特别快。”
打好“王牌”,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超40%,这是去年浦东新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今年以来,其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又提高了1个百分点。眼下,这张“王牌”还肩负更重大的使命——全力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浦东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首批授权事项有望尽快出台,加快形成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果。
在张江工作多年,市人大代表陆晓炜对“张江速度”有发言权。近年来,张江科学城的发展“量质齐升”。她以生物医药为例,张江现有在研新药超660个,其中1类新药占比超50%,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已有17个。
某种程度上,张江的发展,浦东的发展,影响着这座城市的未来。代表们建议,要让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更好地发挥增长极和发动机作用,让“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图为坐落于港城广场中央的滴水湖AI创新港
“城市的创新生态是有机体,创新元素也会蔓延流动。”张润斌等代表认为,唯有畅通“科研通道”,各区域、各主体才能找到定位,实现共赢。譬如,部分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企业将研发环节放在张江,将中试、制造等环节放在临港,上下游紧密联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高度汇集,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
报告中提及“预计今年全年将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以上”。“要把好政策用足用透,让各类市场主体享优惠、得实惠。”林龙全、李飞康等代表认为,政策的靶向发力要更精准,把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
“两旧一村”改造提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不避难点、直指热点,代表们直言,“报告将许多民生问题点得很透、很细”。特别是提及“两旧一村”改造时,充分显示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两旧一村”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更好发挥全市统筹平台作用,解决好改造中的资金平衡问题。
图为徐汇区龙华新村实施整体旧改,旧房推倒重造,尖顶两层楼房十分气派
“改造涉及范围广、任务重,改造的难度甚至高于成片旧改。”多次调研旧改地块、城中村的市人大代表许丽萍对此深有感触。以城中村为例,土地权属性质复杂。不仅有农民自建房,还有集体资产、工厂厂房等。“城中村需要的是功能整体性重塑”,然而这也意味着更长的周期、更多的资金。
一边是百姓强烈的改造愿望,另一边是亟待盘活的资金池。韩顺芳等代表认为,报告中提及的鼓励社会企业参与十分重要,可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