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上图:闵行区供图 右图: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制图:冯晓瑜
“浦江第一湾”闵行区域,老工业基地正加速转型为世界级科创湾区。背靠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大零号湾”,这里能看到创业最好的模样——园区和校区仅“一墙之隔”,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顺利转化为产业成果、经济效能,创新创业的年轻人夜以继日为梦想打拼。
一系列数字,透露着“大零号湾”的生机与活力:15个科创载体投入使用,汇聚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装备等10多家科研院所,30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核心区入驻企业超500家,70%以上为科技企业。50家企业获融资达50亿元,11家公司获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推动“大零号湾”发展的新引擎。
市政府常务会议日前原则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这里要与杨浦国家创新型城区、已具备辐射能力的浦东张江以及正加快建设的青浦华为基地一起,形成东、西、南、北各具特点的全市创新格局,共同支撑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孵化链条贯通高校与市场,解决研发转化“长周期”卡点
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规划范围北至申嘉湖高速,西至沪闵路,东至虹梅南路,南至黄浦江。核心策源区为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院所,依托原始创新成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提供支撑。成果转化区,以沧源路、剑川路为主轴,主要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以及师生“硬科技”创业。开放创新区,重点承接成果转化区成长壮大的企业溢出和加速服务。
在这里,创业者与园区“双向奔赴”。上海交大教授徐凯自2010年从海外回上海创新创业,“大零号湾”有其在乎的创新要素:人才集聚、高科技企业汇聚。如今企业自主研发的微创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大规模开展注册临床试验,部分性能可超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可在疗效不打折前提下,实现对病人创伤的最小化。
“新方案将加速产业生态的建设,使得医疗器械的人才培养、上下游产业集聚、产业融资等方面有重大利好,解决了以往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转化‘长周期’的卡点。”“大零号湾”的推进建设,让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陈卫东教授信心满满。目前研究院所在的十大研究中心正对多个核心关键点进行研发,“大零号湾”科创、产业政策将撬动社会资本进一步加大对优质科创企业的股权投资,助力其可持续发展。
注重硬核支撑也营造软环境,努力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总经理宋海涛能感受到“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未来的能量。最近,研究院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昇思人工智能框架创新实验室,开展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运营合作,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生物制药、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共同开展应用场景挖掘、解决方案设计及落地实施,赋能行业创新发展。
“大零号湾”科创配套也逐步完善,除创新支撑与服务,也积极推动银行、基金、券商等金融机构落地。而此次新方案,也将着重围绕创新策源功能强基行动、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动、前沿新兴产业引领行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行动、科创载体能级提升行动等部署22项重点任务。
开放式科创街区建设已形成剑川路景观绿化提升、建筑立面改造、上海交大围墙改造等12个项目成果体系,不断优化区域的交通环境。同时,加大人才公寓、公租房等住房供给力度,引入高端医疗资源建设高水平医院,强化基础教育资源导入,营造宜创宜业宜居的环境。
当下,闵行区决定成立“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管理委员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科创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35年,“大零号湾”形成与黄浦江沿线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前滩等区域错位发展新格局,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明显提高,“硬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高科技企业加速集聚,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真正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之一。
作者:祝越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