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戴好口罩、排好队,手机出示一下核酸码!”清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广场上,滨江建设者们排起整齐的队伍,有序地进行核酸检测。人群中,有一位“大白”忙前忙后在人群间穿梭:维持现场秩序,不厌其烦叮嘱大家保持距离。嘶哑的声音极具识别度,是“宝宝阿姨”——徐汇区滨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书记蔡莉萌。
眼下,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宝宝阿姨仍主动报名,继续奋战在工地的核酸采样点。
自6月起,广大志愿者继续奋战在社区园区、核酸采样点、公共交通站点等一线志愿岗位,全力维护着城市的平稳运行,他们用守护与拼搏、坚信与坚守、自律与互助,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6月1日以来,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8千个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20万人,累计服务1845万小时,人均服务88.56小时。
雪中送炭,“像家人一样亲!”
“疫情防控,要防人口流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作为全市第一家扎根建筑工地、服务建设者的基层党群工作站,惠及19个项目工地,3000余名外来务工建设者。针对此次奥密克戎病毒疫情发生,建设者之家党支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和辖区中建八局、上海建工、上海隧道等多家党支部组建“徐汇滨江疫情防控联络工作专班”;各支部党员和在职青年志愿者们,在宝宝阿姨的带领下加入战“疫”。
今年3月疫情发生以来,宝宝阿姨带领党员志愿者们持续忙碌着:消毒、登记、发放防疫物资,排解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守护着工友们的共同家园。她的嗓子也是在那段时期累哑了:每天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高峰期一天几十个电话,手机都打到异常烫手。即便如此,她还是想方设法不停地和外界沟通,为工友争取急需的防护用品(口罩、消毒液等)、还有部分慢性病的药品,面临蔬菜货源紧缺和生活用品断缺严峻情况下,她又千方百计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团体)给工友们争取到了大米、油盐、蔬菜等生活补给。通过党员和志愿者第一时间分发到各家的食堂和工友们手中。“太感激了,像家人一样亲!”有工友这样说。
无数志愿者共同定格温暖瞬间,筑牢坚实屏障
彼时,网上信息铺天盖地,一时间真假难辨,令人焦虑。宝宝阿姨特意建了个微信群,引导建设者工友消除恐慌心理,积极营造科学防治、理性应对的社会氛围,形成守望相助、群防群控的全民抗疫强大正能量群体。
在群里,宝宝发出的表情总是轻松愉快,让大家宽慰了不少。她在群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情找我,我来解决!”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到各个区域看望一线员工,沙哑的嗓音传递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温暖和关怀。
自疫情发生以来,连续85天吃住在“建设者之家”,和大家打着地铺,就着方便面,一天三顿饭这样的“家常便饭”。一个时期下来,不再年轻的宝宝阿姨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经常半夜还看见她拿着手机接收上级的通知,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这已经成为常态。由于地面湿气大,这位70岁的老人,腰痛得都直不起来。子女们担心牵挂,无数个电话“质问”,每次她总是轻松地说:“没事的,一切正常。”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一名党员,在特殊时期就要拿出特殊精神、展现特殊担当,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回忆起那段时光,宝宝阿姨更多的是感激,她说正是因为在她身边有许许多多志愿者,共同定格温暖瞬间,筑起坚实屏障。
作者:王宛艺
通讯员:倪修龙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陆益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