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条河道、72万平方米水域,河网密布、绿植覆盖、水质清澈——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最宝贵的湿地生态,在炎炎夏日成了周边居民消暑的新去处。不少人忍不住更近距离地“亲水”,到此野泳、夜钓,甚至来一次说漂就漂的夜间皮划艇之旅。
听起来很浪漫,做起来很危险。新江湾城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原生态水域表面看似平静,其实水里密布杂草、暗流、树枝,尤其是周边照明不佳,一旦发生危险,搜救工作难度相当大。近日,新江湾城街道引入数字无人机赋能社区治理,可应用于河道林地监管、市容环境管理、民生物品投递等场景,落实地空联动、人机交互、全时在线要求,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效率,助力打造“水绿复合生态共同体”“公园城市样板间”。
无人机通过热成像功能捕捉野泳行为
以综合治理涉河违法、不文明行为为例。借助无人机,新江湾城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对河道及水岸开展不间断巡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整治违规野泳、捕鱼、种菜、毁绿等影响河道生态,危害人身安全的现象。据测算,该街道辖区内河道众多,以往综合执法队员徒步沿河巡查一圈需要几小时,无人机“上线”后,平均5分钟左右就能巡查完毕一条河道。机身增加热成像功能,不受光照影响能精准捕捉到水域附近的涉险行为。无人机相关设备直接接入街道城运中心“一网统管”平台,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可远程指挥无人机开展宣传喊话、河道巡航、夜间监控、紧急物品投递等操作。
“无人机应用与传统管理方式有效衔接,形成了第一时间响应机制,对市容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治安违法顽症的监督管理效果明显。”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杨福韬举例道,“目前辖区内开建工地较多,无人机可以在锁定跟踪偷倒渣土车辆、塔吊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大展身手;极端天气来临前,还可用来排摸大型广告牌等设施的固定情况。”
无人机反馈到街道城运中心的实时画面
根据街道辖区范围,无人机设定为50分钟完成一次巡航。巡航中收集到的数据,将在后台形成信息模块,“利于及时发现管理的痛点、难点,集中力量治理”。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无人机还可及时取证。当发现问题时,无人机首选的是喊话、提示等柔性管理模式,如未达到效果,则与地勤联动执法。”相关部门也希望通过这种柔性督促,帮助大家养成习惯、形成自律。此外,针对一些居民的应急需求,无人机还将逐步加载“服务项”,比如为高龄老人投递证件材料上门等。
作者:刘力源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