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测温验码、物资搬运、代配药……这个特殊的春天,全市机关党员干部、基层社区工作者、普通市民化身为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线,不惧风险、勇敢逆行,用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希望的光芒,筑起一座座同心抗“疫”的志愿堡垒,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今天(10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微光成炬 同心守‘沪’”上海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宣传主题展开幕,集中展示了广大市民、志愿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念,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凡人微光照亮这座城市的精神天空。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民政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主办,东方网承办,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协办。
2个志愿服务故事:回眸志愿经历,聚集微光“心”能量
直到前不久,“00后”大学生志愿者包思憶仍利用暑期主动报名参与社区核酸检测,“我是社区年纪最小的志愿者,大热天就该出力”。
展览开幕现场,小包也分享了他的志愿服务故事。疫情发生后,他接替奶奶,成为了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天蒲小区最年轻的“代理”楼组长,从服务核酸点位的“大白”到搬运物资的“小蓝”,他的身影几乎出现在小区内所有的志愿者岗位上,“我的身份可能更像是一个代表,代表了全市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们。”包思憶说,暑期他报名参与了长宁区大学生“与宁同行”社区报到计划,担任周中“3天2检”和周末大筛核酸采样辅助志愿者,继续将青年力量注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
“我没有感到太疲劳,或许是做志愿者给我带来了快乐。”在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有一支名叫“候鸟”的志愿服务队,疫情以来,队长侯冰带领“候鸟”志愿服务队成员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哪里需要去哪里,别人不干的我们来干!”,从不曾动摇、也未曾离开。
仪式现场,出席领导为侯冰等杨浦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颁发表扬感谢信,向他们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
2万件作品:定格温暖瞬间,致敬每位守“沪”者
“来做核酸,你们过来做核酸……”展厅内正回荡着一口夹带“英式”口音的普通话,这声音来自英国小伙亚当,疫情期间,他举着小喇叭,身穿“大白”防护服,加入了嘉定区安亭镇一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
此次主题展的展出内容全部由公开征集而来,一封封来自各行各业的请战书展现了普通市民面对未知没有退缩、勇敢逆行的可贵品质;为更好服务居民,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在办公室搭建的各种简易床展示出他们全力当好居民健康安全守护者的决心;阳台小菜园、社区物资银行等实景真实再现了疫情期间邻里以物易物、无偿互助的温暖时刻……
据悉,从7月8日起,面向全市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2万余件摄影摄像、美术书法、创意制作、信件证书、实物场景等作品。主办方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优秀作品,并采用图文、视频、实物、互动装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生动诠释抗疫一线故事,传递力量与温暖。
后续,将在各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巡展,线上展览也已同步亮相,可登录“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上海志愿者”网站、微信公众号或扫码观展,让更多人看到这座城市2500万市民努力与奋斗的故事。
20万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者:筑牢坚实屏障,展示志愿软实力
记者了解到,自6月起,全市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防控阶段,广大志愿者继续奋战在社区园区、核酸采样点、公共交通站点等一线志愿岗位,全力维护着城市的平稳运行,他们用守护与拼搏、坚信与坚守、自律与互助,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自2022年6月1日以来,截至2022年8月10日,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8千个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上岗志愿者20万人,累计服务1845万小时,人均服务88.56小时。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