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顺昌路上,全市最后一块成片二级旧里以下地块——建国东路68街坊及67街坊(东块)启动二轮征询,签约启动一小时即超过90%,1800多证居民一朝梦圆,百年顺昌路迎来新生。
由此,上海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的征收改造,这一困扰多年的民生难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只要有利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再难也能想到办法解决。
关乎百姓安居,上海在数十年间一路探索。30年前首创“土地批租”模式解决了旧改资金难题,近十年来,更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以“二轮征询、数砖头+套型保底”为内核的“阳光征收”模式。征收方案由居民参与制定,征收过程由居民全程监督,实现了“先走先得益,不让老实人吃亏”。更从细节末节中、前前后后间,不断用心用情把利于百姓的大好事真正做透办好。
当年的“天下第一难”,如今成了最大的民生,也促就最大的发展。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收官,只是个开始。超大城市上海将继续聚焦“两旧一村”打响攻坚战,目标直指——尽快让更多百姓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和提升。
一系列创新探索,诠释“阳光”二字深意
昨天,建国东路67、68街坊征收基地,进进出出的居民,有的拾掇齐整前来签约,有的等着宣布生效,有的抓紧时间再和老乡邻聊聊天。每个人都淌着汗,但笑意透在眉宇。距离该地块仅600米开外,正是十多年前创下当时奇迹的建国东路390地块。
彼时,因率先启用阳光征收新模式,率先启用大学生作为经办人参与征收,率先采用电子触摸屏让所有信息透明可查询……原本“难推动”的地块,300多户居民在一个月内签约率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一系列的创新探索,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也让老百姓读懂了“阳光”二字。
此后,聚焦“怎样对群众最有利,怎样对发展最有利,怎样不断增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关乎旧改的各项机制及方式方法的创新,从未止步。
比如,怀着“把旧里群众当亲人”的深厚感情,宝兴里所属金陵东路北侧旧改项目征收,实现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造了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当年启动、当年收尾、当年交地的新纪录。
全市层面,以党建为引领,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实施“两轮征询”机制,深化“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模式;建立市城市更新中心;探索容积率转移为“毛地”征收创造条件,创设“组团打包”模式,临时党支部建到旧改一线……各家各法、没有定法、贵在得法,获得感由此扎扎实实。
解决实际难题贯穿于全过程,“往后的日子更有盼头!”
旧改,之所以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正因为它直接触及的是百姓的切身利益,触及了家家户户“绕不清理还乱”的矛盾纠葛,还裹着经济账,更有情感账,牵一发动全身。
这就意味着,在阳光透明之外,参与旧改征收的各方不仅要算好政治账、民心账,还需要帮助群众算好各家的“小账本”,既拿到自身应得利益,也学会厘清矛盾,算好大账、长远账。
苦是真的苦。空间逼仄、环境压抑外,很多人在这样的局促下,还背负着对长辈、手足的责任,对小辈的奉献,人生的烦恼和纠结也在窘迫中被集中放大。
难也真的难。即便讲透了政策,说清了道理,哪怕是签了约,居民面前还有很多现实难题。比如,找不到过渡房源,孩子要报户口……也因此,不断用心用情的群众工作,也向征收前后两端延伸。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户户上门、面对面沟通,把解决“急难愁盼”和实际难题贯穿于旧改全过程。
城市永续生长,城市更新是永恒的话题。未来,上海将出台“两旧一村”改造的总体专项规划,细化对应的政策体系,提供法治保障,“往后的日子更有盼头!”
作者:顾一琼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