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7月8日,百年老市府大楼里的“小红楼”(图中左侧)将迁回原址。(效果图)
在经历前后两次平移之后,预计7月8日,百年老市府大楼里的“小红楼”将迁回原址。这是目前上海面积最大、重量最重的砌体结构平移工程。
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也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先行启动项目。街坊内的核心建筑为百年老市府大楼与“小红楼”。
“小红楼”建成于20世纪初,是一座四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维多利亚式建筑,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重达3800吨。平面呈“凹”字形布局,顶为红瓦,曾先后用于公共租界工部局卫生处办公楼、救火处消防员宿舍楼等。启动修缮时,“小红楼”属于居民楼,并未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或文物名录。在考证它的历史底蕴之后,“小红楼”被作为历史保留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未来要植入文化商业功能。为了兼顾地下空间开发,需将“小红楼”平移至基坑临时栈桥上方,待原址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平移归位。
这意味着,项目部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小红楼”基础埋深浅、墙体厚、外立面保护部位多,且紧邻轨道交通10号线隧道和其他重要市政管线,不仅要兼顾整体施工和老建筑的修缮保护,还要严密监控对地下构筑物的影响,做好对保护建筑的基础托换技术和基坑变形进行控制,更要保障“小红楼”上方大体量钢结构吊装和连接技术必须保障历史建筑安全无损。
据施工总承包方上海建工二建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在开工前,项目团队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对项目区域内所有建筑进行排摸把脉,针对保护性综合改造过程中的难点,事先确定各种施工方案及工艺,包括“小红楼”采用两次平移方案。
“小红楼”第一次平移在2020年12月完成,项目团队采用变截面托换技术、抬梁交叉托换技术、空间加固技术和全自动实时监控技术进行攻关,整个平移过程用时十余天。
当整个地块的地下工程完成后,第二次平移回迁在今年6月30日启动。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在平移回迁前,被整体顶升0.9米,露出“小红楼”掩盖多年的精美石材底座,完整呈现其历史风貌。
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地处“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汉口路”合围,由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世博土地控股公司、黄浦区属外滩投资开发集团合资的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2019年10月开工。老市府大楼建于1914年,曾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新中国成立后用作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作者:史博臻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