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日早高峰时段,中心城区一些主干道、快速路、过江大桥重现“久违”的交通拥堵。
如何治理超大城市交通拥堵顽疾?上海开出了“数字化处方”。自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来,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框架下,交通领域不断加入“智慧大脑”:建立上海城运系统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易的PASS”,基于此优化了全市158个交通拥堵路口,整改2300处事故高发点位;打造“云路中心”平台,其中杨浦大桥先行先试,用数字孪生赋能智慧监管,提升道路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
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借助“一网统管”促进排堵保畅,确保城市交通持续安全、平稳、可控。尤其是,今年5月下旬《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获得通过,治理交通的“数字化处方”有了法治保障。
汇聚138类数据,“易的PASS”能演算交通变化规律
近日,在长宁区临空经济园区上班的白领小王发现,园区周围道路上的车流量渐渐多了起来,但即使在早晚高峰时段也不太拥堵。事实上,这一来之不易的畅通有序,与“易的PASS”的把脉与交警部门的优化息息相关。
“易的PASS”有何神通?该系统汇聚了公安、交通等13个部门138类数据,并基于全市15.5万个“神经元”感知设备,利用交通仿真、大数据等技术,能演算出上海交通的动静态变化规律。
交警部门通过“易的PASS”对临空经济园区分析后发现,该园区的特点是早晚高峰都非常堵,潮汐现象明显。其中,最核心的福泉北路/通协路路口拥堵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距离路口50米左右有一个公交车站,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借道通行现象严重;二是路口南边有一个停车场,经常有车辆左转弯,影响对向来车通行;三是路口行人通行影响了转弯车辆。
为此,交警部门通过将公交站点北移100米、实施路中“禁左”和减少行人过街时间,使该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升近两成。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11个信号灯进行联控,让车流尽可能一路绿灯通行。经过优化,工作日早高峰期间,临空经济园区拥堵时长减少了约30分钟。
“数字孪生”赋能,跨江大桥“智慧”应对复杂情况
危化品车辆、超重车辆等一直是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监管重点。如何更“智慧”地对违禁车辆进行监管?据悉,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市道运中心)打造“云路中心”平台,涵盖道路运输九大业态和四大监管领域,形成道路运输管理的“智慧大脑”。
作为“云路中心”的示范项目,杨浦大桥有一座“数字孪生桥”。市道运中心科技信息科科长姚颖东介绍,为掌握大桥本身数字生命体征,杨浦大桥布设了17类1100多个结构安全数据感知点,能实时监测风速、风向、温度、大地震动等环境数据;为掌握交通数字体征,设置了交通感知设备约10类200套,包括视频监控、动态称重、车流量检测等,并能自动识别异常事件。一旦发现违禁车辆,杨浦大桥上的感知设备能在2秒内将车辆的车牌号、闯入时间和照片等数据推送给“云路中心”。后者立即启动处置流程,推送给公安交警和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进行联合执法。
“云路中心”还上线了10余个其他应用场景。比如,对于道路设施维护,“云路中心”基于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养护方案最优化,可节约日常维修费用10%至20%;市民出行体验方面,“云路中心”拓展了“预约停车、错峰共享、停车缴费”等应用场景,目前已实现全市32家医院停车预约服务,总计提供1022个预约泊位。
作者:陆益峰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