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旁行道树渐密、花架上花卉更新,与这座城市一起渐渐复苏的,还有推窗可见的盎然绿意。这两天,部分郊区公园已按照“限流、错峰”原则先行开放。上海之鱼、古华公园等7座公园景区已累计接待2万余人次。
在今天举行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作关于本市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并透露“公园城市”建设最新进展。过去一年,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同比增加0.2平方米。今年,上海还将推进“千座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工程建设,新增城乡公园120座。
其中,作为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的“主动脉”,外环绿道仍需打通断点、堵点。许多代表们提出,尤其是要尽快研究解决外环绿道“过江”“过河”“过桥”等贯通难点。目前,相关部门正开展专项研究,并根据不同断点类型,借由架桥和涵洞等方式,逐步打通断点,最终实现外环绿道无障碍贯通。在功能方面,不少市民期待,外环绿道能满足慢行交通、休憩健身等多种需求,实现可走、可跑、可游、可憩,甚至还可争取举行环城自行车赛等,让这条绿道更有活力。
公园之外,“生态之城”建设同样离不开水。报告明确,今年上海还将深化完善河(湖)长制,推进骨干河道整治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特别是,加快吴淞江工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就在一周前,江苏省吴淞江整治工程开工建设。作为省际重大水利工程,其主要涉及江苏、上海两地,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竣工后,它不仅将成为太湖第三条行洪通道,也能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共治共享。
生态水利功能外,其还承载着重要的航运功能。疫情防控的当下,随着货物运输“陆改水”需求渐旺,作为重要内河航道的吴淞江被赋予新使命——长三角的新“黄金水道”。整治工程完成后,其将达三级通航标准。届时,京杭运河—吴淞江—蕰藻浜—黄浦江—长江航线有望打通,并成为苏沪间距离最短的内河集装箱货运航线。在不少人看来,其价值堪比欧洲的莱茵河。
当然,一旦航运需求增加、船只增多,更多问题也将接踵而至。只有在工程建设时两地充分对接规则标准,才能让通航后的河流不“梗阻”。为此,报告也提出,上海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落实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强化跨领域、跨部门、跨省界联防联控。
未来的“黄金水道”,也将是重要的“生态廊道”。有代表建议,应当通过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吴淞江生态廊道区域建设。其中包括优化该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布局,对现状林地进行空间腾挪,增加树种的多样性,提升林地品质等。此外,在水源保护方面,报告提出,要协调推进示范区水源协同保护立法工作,推进水乡客厅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形成一批有显示度的成果。
作者:王嘉旖
编辑:单颖文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