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梅陇六村的临时核酸检测点接上电源,棚内亮起了灯。灯火通明中,核酸检测顺利进行。“大白”们忙不迭感谢,料峭春寒里忙得一身汗的闫琛和伙伴们只是摆摆手,“这本来就是我们擅长的,举手之劳!”
闫琛,本是梅陇六村加梯施工队负责人。他自己都没想到,会因为施工小区进入封控管理而临时在这里“安了家”,并和其他7位工友就地转岗成为抗疫志愿者。
像他这样的“加梯小哥”还有很多。在梅陇六村、化工一四村、天秀苑等小区,加梯施工队伍中有20多位工人在小区封闭后,主动投身社区防疫工作。
技能点满满,返水短路都能修!
“我会开电动三轮”“水电维修我行”“水泥活儿我都能做”……徐汇区凌云街道梅陇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卫华回忆起小区封控管理的头一天,留在小区内的8名加梯小哥就主动找到了居委,纷纷自报“技能点”,留下联系方式,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
这也让卫华吃了颗定心丸。原来,梅陇六村共有54个门栋,1288户4000多位居民。房屋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平日里就“小毛病”不断。可偏偏小区物业被隔离在外,无法进来维修。“我们楼栋老人又多,老龄化程度超46%,我就担心老人家里有啥突发情况。”
过去的12天里,下水道返水、线路故障、水龙头漏水……只要一个电话响起,老屋有啥情况,小哥们总是立刻“接单”赶往,居民们称赞“件件有着落”。
就在昨晚,一幢单元楼的楼道应急灯坏了。忙活一天已经躺下的闫琛一骨碌爬起身,招呼着90后任威一同前往检查维修,“老房子等不起,住着的爷爷奶奶也等不起”。
小哥们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通常老房子电线短路,具体短路点不明只得全部替换,但他们巧借绝缘表,精准找到具体短路点……“只要你能说出什么问题,到了他们那儿就都不是问题。”卫华看着都称奇。
“有工作都报名”,守夜送餐样样在行!
晚上9点,90后的王亚平握着手电筒,紧了紧外套闯入黑夜,准时接替同事的轮班。在化工一四村,他要一直值守到第二天上午9点。
“只要有工作,我都报名!”就这样,小王从加梯工友成了“守夜人”。一开始,到了深夜就犯困,他就和伙伴们彼此提醒。现在他已经习以为常,太冷了他就跺跺脚、搓搓手,“多走几圈就暖和了”。
化工一四村之所以需要“守夜人”,因为它是个半开放的小区,与华东理工大学接壤,这为封控管理增加难度。包括王亚平等6位工友,大家就地转岗,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
在天秀苑居民区,加梯小哥们认真登记配菜送药信息,保证无一疏漏;为了病毒能被早日消灭,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毒药水在夜深人静开展消杀,至少3小时才能完成工作......居民们说,“有了他们,感觉更踏实了”。
上午10点刚过,助老餐到了,小哥们又化身“送餐员”,赶紧给10户老人送去。快递架满了,他们又是“摆渡人”。一辆电动三轮车,每每在大门处分拣好快递、外卖,就按照门牌为居民们送至各楼栋,确保他们能尽快收件。
凌云街道为他们“配齐”了必需的物资保障和防疫用品,躺椅被褥也不能少。加梯小哥与志愿者们的辛劳,居民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没有准备生活必需品,居民们就从家里拿新的给我们。” 闫琛心里也暖暖的:只要有居民们的理解与互助,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