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3月份。”上海宝山太平洋货柜有限公司(下称“宝山太平”)总经理徐进永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企业的运转,就连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都没有休息。周边125亩的堆场里,刚刚下线的崭新集装箱堆得满满当当,但它们一般待不满24小时,就被船公司或者货主“拖走”,周转率极高。
集装箱是外贸进出口的“基建”,疫情发生以来,全球95%以上的集装箱由中国造,而中国集装箱约12%的产能在上海,这些集装箱将载着长三角地区的货物出口到全球。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上海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6702.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徐进永预测,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从1月起实施,未来集装箱的需求量还将提升。
集装箱出口额翻了三倍不止
宝山太平最近的一批“急单”来自锦江航运。这批集装箱急需在元旦前全部交货,而且需求多元,三种箱型都提交了订单,总共3000TEU(1TEU相当于一只20英尺的标箱)。“锦江航运12月8日确认订单后,我们迅速排期,从12月中旬开始生产。”徐进永告诉记者,第一批箱子从22日下线,并提供24小时提箱服务,按质按需交付。
“我们订购的所有集装箱已于元旦前完成提货。”锦江航运周总为此点赞,这是锦江历史上从下单到投入使用耗时最短的一次,让货主能及时赶上RCEP的“第一口”红利。
全球供应链“一箱难求”的困境自2020年三季度开始,去年起愈发严重。2021年初,宝山太平果断决定投入5000万元技改资金,购入了数控冷加工设备、一体化部件生产线、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全自动集装箱地板铺设机、RTO环保等设备,把两条特种集装箱生产线改造成标箱生产线。“2021年是我从业10年来看到的最火行情,去年12月公司的产能已达到2.2万标准箱,远超过1月时的8500标准箱。”徐进永说。
数据显示,公司全年产量达到18万TEU,同比猛增225%,由于集装箱价格大幅上涨,年产值更是达到惊人的38亿元。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公司集装箱出口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335.04%,为全市外贸稳增长作出贡献。
出口效能“跑步”提速
产能提升,出口效能也在“跑步”提速,这得益于上海的营商环境。徐进永说,目前企业的出口退税流程已大大简化,在申报提交后的1至2个工作日就能到账,集装箱出口通关从以前的4至5个工作日缩短到当天申报、当天放行,用“真金白银”让出口企业享受到政策福利。
企业的产量大幅提升,往往牵一发动全身,门前交通拥堵了、堆场不够用了、用电需求如何保证……徐进永举了个例子,在原有产能下,每天进出工厂的12米大型提货车约300车次,现在每天则接近1000车次,为此,市区两级商务部门对宝山太平一路倾力呵护,联手经信、交通、海关、杨行镇政府等相关政府部门,为企业解决了多方困难:为缓解宝杨路上的交通拥堵,当地交警部门加强警力,疏导现场拥堵;企业急需一块新堆场,政府立刻召开协调会议,把距离企业仅1.5公里的一块80亩空地腾出来,容量可达1.4万TEU……
事实上,为了确保“一箱难求”的现状得到缓解,上海专门设置了市政府海运运力保障和稳增长专班,着力协调解决出口企业国际运输难题。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商务委联合其他部门成立工作专版,推动中远海运下属美洲、欧洲、亚太、拉非等贸易区对接上海重点企业,同时,对全市出口500强企业进行海运集装箱需求专项调查,对116家重点企业需求细化梳理。
在陆运方面,通过中欧班列开辟国际贸易运输新通道。数据显示,目前“中欧班列-上海号”实现每周1列稳定开行,截至去年12月15日,“中欧班列-上海号”共计开行11列。出口集装箱共计500个,总货值近3亿元人民币;进口集装箱共计36个,货值超过4200万元人民币。客户主要以上海本地及周边为主,货物以仪器、设备、汽配、纺织品为主,其中高精尖货物占比30%以上。
来自市商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81.2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0.6%。其中,出口1568.20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22.1%;进口2313.01亿元,增长19.5%。
作者:徐晶卉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