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海轮渡在南陆线、塘董线航线正式试点无人售票模式,过江乘客可通过公共交通卡、手机移动支付以及直接投币等方式进站过江,现行的票价机制不变。
在大桥、隧道和地铁兴起之前,轮渡是连接浦东、浦西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形式,很多人也是从轮渡开始,认识上海这座沿江而生的城市,而轮渡也见证了上海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变迁。
而今,轮渡的客流量已经从上世纪80、90年代日均百万人次到现在每天十万多人次,但作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重要的越江形式,轮渡仍然坚守着一百一十年前成立时“利济行人、公私两便”的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安全、服务质量,不断实施着改革举措。
2018年2月,轮渡实现空调船全覆盖;4年间投入6艘新建的上海轮渡系列船舶;助力45公里滨江贯通工程,完成贯通范围内10条航线、17个渡口“焕新颜”工作;再到2021年12月20日试点“无人售票”模式,轮渡始终坚持努力为市民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和更优质的服务。
上海轮渡正式试点无人售票
早高峰,记者在南陆线采访发现,实施无人售票后,对过江乘客基本没有影响。
吴蝶是陆家浜路渡口原来的售票员,她坦言,2009年刚进轮渡公司时,早晚高峰售票窗口等待买筹码的乘客都要排队,但是近年来随着各种支付方式的出现,每天买筹码过江的乘客不到300人次。
“此次开展无人售票试点,主要是为了向乘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乘坐方式。同时,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无人售票的方式可减少乘客与轮渡工作人员接触的几率,更加的安全和卫生。”市轮渡公司客运部相关人士进一步表示。
近年来,市民对无现金便携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据市轮渡公司统计,目前每天乘坐轮渡的市民乘客中,有90%的市民乘客都已经选择公共交通卡、手机移动支付等形式,在轮渡实施无人售票已具备可行性。
据悉,此次试点实施无人售票方式后,上海轮渡现行的票价机制不变,即行人为2元,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为2.80元,摩托车(轻便摩托车)为4元。为了让乘客有一个过渡和适应期,在试点推出后的两个月内,南陆线、塘董线航线的渡口将配备工作人员、准备好零钱,帮助有需要的乘客乘船过江。
推进轮渡数字化转型
2021年,上海轮渡主动把握时代机遇,紧紧围绕久事集团“打造智慧交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企业治理精细化,着力提升上海轮渡水上公共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能级。
建立风(风向、风速)、压(气压)、 雨(雨量)、雾(能见度)、温(温度)、湿(湿度)、潮(潮位、 流速、流量)、流(船只流量)的航道环境八要素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实时反映通航环境状况和趋势。采集线(航线)、船(船舶)、站(站房)、桥(浮桥、趸船)、人(员工)、客(客流)等基础六要素数据,形成综合分析,推进营运监管数字化。
初步形成“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个应用端、五大管理模块”的“123+5”信息化体系,即一个水上交通营运安全智慧平台,数字运营和大数据两个中心,大屏端监控指挥、桌面端信息管理、手机端查询处理三个应用端,安全、营运、机务、财务、人事五大管理模块,实现可视化指挥和各系统的数据集成。
为了使轮渡更好融入本市“一江一河”发展规划,上海轮渡围绕回归城市、回归生活、回归地标、回归人文、回归自然的理念,聚焦“一渡一站”,拓展功能新平台,对轮渡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设想。
除了继续推进轮渡数字化转型外,轮渡还将根据浦江两岸新的功能定位和市民乘客对轮渡“通勤+慢行”相结合的需求,开展渡口形象改建和功能提升、客渡船舶新能源技术应用、探索试点人车分流,结合数字化转型完善相关制度、流程,形成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公司基础管理水平。目前,上述工作均已在进行方案设计,在不久将来会陆续在轮渡相关航线投入试点。
作者:张晓鸣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