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虹梅路上的老外街是沪上历史最悠久的“国际范儿”美食风情街。眼下,近20岁的老外街正通过城市更新重塑“国际文创生活园”——不仅仅是“美食联合国”和“国际客堂间”,新的老外街国际文创生活园扩容至2.4万平方米,瞄准“Z世代”和都市白领对生活品质的需求,注入内容生态基地THE BOXX、沉浸式戏剧体验馆、二手奢侈品直播基地、文化主题餐饮、宠物乐园、非遗博物馆等新业态,形成前端展示、后端内容与资源聚合的“前店后厂”新生态。
2021闵行文创节期间,焕然一新的老外街首度亮相。“在老外和夜经济的基础上开辟更多针对中国年轻群体的全天候文化消费场景。”老外街项目总监张武才这样概括。从最初的工业遗存起步,老外街的转型和创新始终处在“进行时”——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天时”,占据中环与延安路高架交汇的“地利”,老外街国际文创生活园要打造大虹桥文创地标、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吸引年轻人的潮流街区。
老外街新体验:好吃、好看、好玩
在老外街的一天,你可以这样度过:将狗狗送去带泳池和草坪的宠物乐园玩耍,再去酿造引力餐厅品尝国漫《19天》同款美食,上一节瑜伽课、逛逛中古二手奢侈品店,在THE BOXX的剧场内看一场原创戏剧,再带上宠物去美食街享用一顿异国风味大餐。
保留好吃特色,好看和好玩是老外街的新体验。新近开幕的文创嘉年华就带来了原创国潮国风走秀、戏剧展演、文创市集、音乐派对等内容。
此前的十一长假,酿造引力精酿餐吧携手知名国漫《19天》推出主题餐厅,联名菜单、巨幅漫画手稿打卡墙等系列周边吸引着粉丝争相前来,相关话题在微博、小红书上持续发酵。还有不少粉丝专程从外地赶来,“拉着行李箱打卡”成了假日里老外街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此,主办方特意将主题餐厅从原先的十一假期营业延长到整个10月。
今年以来,已有国潮生活节、潮流文化节、上海青年原创戏剧展演季等在老外街上演,聚集起了人气。THE BOXX新演艺空间已成为原创戏剧展演季的基地,除了输出戏剧演出,还将搭建原创舞台剧影视转化、版权代理交易、内容变现、编导演人才孵化和经纪服务等系列产业链。
从一段废弃铁轨开始的转型升级路
老外街位于虹梅路3338弄的入口处,至今仍有一座蒸汽火车头挺立,记录着这里曾是毛主席101专列停靠站的历史。老外街旧址还曾是徐虹支线铁路的停靠站,上世纪90年代该线路停运后,便留存了一段废弃铁轨。
张武才回忆说,以铁轨为灵感,老外街1.0版改造引入当时国外流行的工业遗存更新的理念,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当时虹桥地区已有不少外企高管和白领,但为他们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却近乎空白,于是大胆提出“国际客堂间”理念,2002年,老外街的前身“虹梅休闲街”诞生,可谓上海初代“网红”街区,并以“美食联合国”的形象深入人心,2012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多年来,随着上海商业版图和消费市场的迭代升级,老外街在“好吃”以外也不断探索注入文化内涵。去年,疫情影响下的老外街一度按下暂停键,其管理方却加速布局——盘下一街之隔的西郊鑫桥创意产业园,将原先近6000平方米的狭长美食街拓展至2.4万平方米的开放式街区。
面积扩大了2/3以上,要引入怎样的内容?张武才总结为以文化杠杆撬动老外街2.0版的转型升级。具体而言,以“文创生活化”带活街区发展,填补周边文化设施和业态空白,通过有温度的空间、有记忆的体验、有创意的服务塑造个性标签,在老外之外,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
“朋友圈”组团入驻,打造“前店后厂”文创生态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老外街作为城市更新工业遗存的改造案例,既保留了城市记忆,又包含新消费领域的创新。其中,“前店后厂”文创生态体系建设初具成效,潮流文化新地标呼之欲出。
老外街“焕新”短短一年,商户入驻率已达90%。作为“流量引擎”的THE BOXX率先入驻,以IP赋能,从内容、场景、消费等多个方面围绕“Z世代”和品质生活定制文化商业模式,既有多功能专业演艺空间、IP联名咖啡店、精酿酒吧等实体,也有与内容平台对接的IP线上线下一体化创新模式、戏剧演出产业链孵化等等。
这些文创企业的上下游和朋友圈也逐渐聚拢到了老外街。例如,二手奢侈品直播品牌“妃鱼”在此开设了线下体验店,首度将网红直播基地和线下展示售卖融为一体,销售额涨势喜人;THE BOXX的合作伙伴、《这!就是街舞》舞蹈摄影指导曹魏然则将工作室搬到了剧场旁边,深度绑定赛事、演出、交流会等项目。
进一步支持文创企业、园区蓬勃发展,老外街所在的闵行区已出台文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创设文创金融服务工作站,针对中小微文创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多层次金融服务。
作者:周渊
图片:赵立荣摄,部分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