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举行的2021第二届上海市健康金名片高峰论坛上,一批在公共卫生、科技创新、长三角医联体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企业获得表彰,其中平安智慧城市由于在抗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贡献突出,荣获了"公共卫生先锋奖"。
共话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抗疫"价值凸显
自2016年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相关政策,着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积极抗疫卓有成效,客观上加速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科技抗疫"、数字医疗的价值也越发凸显。今年7月1日,由国家四部门共同编制的《"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更是对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此背景下,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X诊所》牵头主办了本次高峰论坛活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认为,公共卫生就相当于安装路灯和铺路,其主旨就是预防人们"摔跤"。2020年疫情发生后,"修路灯"的人越来越多了,摔跤的人越来越少了。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巨大转变,是因为我国秉承健康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先的理念,在疫情防控这场大考中,承担了上游的"筑坝者"的重担,有效控制住了增量。
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表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意味着就医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升,人们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也是平安的初衷,希望市民少生病、少花钱。2020年疫情发生后,平安智慧城市也迅速调集资源推出了面向管理者、医护人员和普通市民的三大类平台工具,利用大数据、AI等智能化技术,从各个维度助力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据介绍,以《方案》为指引,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重点关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助力关口前移医防协同和提高质量促进均衡。
在提升质量促进均衡方面,平安智慧医疗推出医共体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平安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先科技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医共体内部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业务上下协同、管理融合一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搭建专科医联体平台,为全国各地400多家医院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在医防协同方面,平安智慧医疗提供更精准的智能慢病管理服务,35种慢性病的端到端管理,可为高危及确诊患者提供慢病预防及慢病管理服务。
在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医疗为15个省市提供疫情预测报告,为上海疾控提供智能健康问答覆盖200多万人,为粤鄂等地区建设公卫应急平台,为陇浙等200多万居民开展智能慢病管理,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累计超400万张,心理救援平台援助上千例心理救援者……正是基于这一系列突出贡献,平安智慧城市获得了由本次论坛颁发的"公共卫生先锋奖"金名片。
智慧医疗科技赋能,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从事医疗G端、H端业务的核心板块,平安智慧医疗通过其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近年来参与了众多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项目,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赋能医院、医生、监管、慢病管理等领域。
例如,在赋能医院和医生方面,平安智慧医疗与上海的多家三甲医院建立科研合作,帮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建设智慧医联体平台,组建了19个专科联盟为全国400多家医院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并获得了2021年度IDC数字化转型大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此次论坛上也荣获了"长三角共智卓越奖"金名片。平安智慧医疗还联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发智能眼部OCT筛查系统,并在部分社区开展了眼部筛查义诊;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开展科研合作,帮助各大医院在数字化方面的学科升级。
同时,平安智慧医疗在疫情应急防控上也有不俗表现。例如在2020年1月新冠爆发初期进行了回溯性验证,可以提前5天预警新冠爆发风险,准确度超过95%,并且后续可用做新发未知传染病的预警。此外,平安智慧医疗也参与了众多公卫应急防控信息化建设项目,例如为深圳市6区提供民营诊所监管平台,覆盖近千家诊所,就诊记录超过100万人次,共计对监管人员进行了6000多次智能预警,促成2000多次诊所整改等。
"医疗体系不再只关注治疗,从病前预防到确诊后的管理,范围正在不断拓宽,医防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高孟轩指出,平安智慧城市除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和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也将是其重点发展领域。
作者:唐玮婕
编辑:祝越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